2017.5.5
昨天参加了一个身体语言工作坊,40人的场子,房间显得有点小。
开始的走走,牵手跳跳的环节,感受到空气中逐渐打破的一些陌生。但整个活动,却仿佛在不断地加强心中的孤单和陌生感。这个场地里,每一个人最关心的,都是探索自己。在这里,去感受自己,这件在平时很被忽略的事情,凸显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子。却在每一个人去呈现自己的时候,心中却越发感受到距离,感受到彼此之间其实并无联结,因为在这个场,每一个人关心的,是自己
倒是解答了我的一个疑惑,之前看到李松蔚几篇讲界限的文章,倡导每个人为自己负责。乍一看,说得都对,细细思虑,又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在一个小群里,恰好与小伙伴们也说到这个话题,从关系的角度,终于明白心中那隐隐的不对之感。
我渴望的,最终是人与人之间更深和更亲密的联结。如果以关系为最终目的:
第一层情况是界限不清,彼此情绪夹裹在一处,互相干涉,生活紧密缠绕,每一个人在这样的关系里,都无法做自己。
第二层,是界限明晰,彼此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可以以一个成年人的样子与对方相处,可以关心,却不干涉。但这一层,如果过度强调,用“我就是这样,你不开心,是你自己的,要为你自己负责”。种种都是这样的言论,会让人感觉力量有余,温情不足。作为个人,无可厚非,对于建立彼此关系,这样的态度,却最终很可能导向疏离,虽然冠以了“为自己负责”这个看似无可辩驳的原则。所谓“为自己负责”,强调界限,也是在关系中才得以成立的,而过于强调,或以之为诡辩的技巧,于关系维度,不过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而这看似和第一种情况处于两级,实则都无法促进亲密无间的关系。
第三层,最近在看《懂得爱》这本书,虽然书的风格有一些些鸡汤,里面说到的亲密关系中的分享,倒是我认同的。强调界限,不是为了撇清,而是为了让我们先彼此有个空间,梳理自己的情绪,再以一种分享邀请,而非压抑要求的姿态,与对方碰撞。至少于我而言,不能最终促进彼此亲密无间的界限,都有些无本之木的感觉。如果,你最终是为了建立关系,界限才有了意义和生命力。如果,你最终是为了躲入一个清明而只有自我的世界,那其实强调的不是界限,而是互不侵扰。
穿起工作坊里面的那种距离感,在那里,每一个人都好像更加真实,更加做自己,但却让我体会到,关系层面的壁和距离。人的精力有限,几乎全然在自己身上,眼中必然看见别人的空间,就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