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人之痛苦,何以解脱

人之痛苦,何以解脱

作者: f5dbdf812206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14:16 被阅读0次

    前两日,我从在《活着》一书中,得知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人们祈求的无非是活着,全家平安健康便是最大的幸福,到了21世纪的今天,国人基本上都吃饱了,穿暖了,可人们还是常常感到痛苦,为什么?

    昨日我看到王国维先生著作《中国人的境界》之《红楼梦》评论中,据王先生所述,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欲”而已,想要的太多,而感到不满足,所以痛苦。满足了一个欲望,其他欲望随之而来,所以无法满足,而痛苦不堪。即使我们的欲望都被满足,没有想要的东西,又会感到厌倦。所以人生就像钟表指针,在痛苦和厌倦中重复,而厌倦可以看作痛苦的一种。有能除去这两个的办法,我们称之快乐。然而追求快乐,我们在本来的痛苦之外,又不得不加以努力,而努力也是痛苦的一种。而且快乐之后,我们感到痛苦更深。所以有快乐必有痛苦,没有快乐就不会有痛苦。这个痛苦与世界的文化俱增,而不会减少,为什么?文明越先进,知识就更多,我们想要的就更多,就会感到痛苦更深。然而人生的欲望就是生活,而生活的本质就是痛苦,所以欲望和生活、和痛苦,三者一样罢了。

    我们的生活的性质,就是这样,所以我们的知识,都和生活欲望有直接关系。知识产生于生活欲望,这个欲望就是我和外界的关系,使我们趋利避害。

    《红楼梦》一书,其实表示生活、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又表示解脱之道也是自己去搞明白。而解脱之道,在于超凡脱俗,而不在于自杀。超凡脱俗的人,是拒绝一切生活的欲望的人。他知道生活不能逃离痛苦,所以追求没有生活的地方。最终,身体虽然存在,必然自己外形像枯木,内心像死灰。如果生活欲望还在,但不满足现在的生活,而追求不同于往日,就会死在这里,他必然不得不重新生活,而苦海和生活欲望将无穷无尽。所以,金钏跳井了,司棋撞墙了,尤其三姐、潘又安自杀了,这不是解脱,是无法满足欲望罢了。所以此书中真正解脱的,仅仅贾宝玉、惜春、紫鹃三人。

    而解脱之中,又有两种区别:一是看到他人的痛苦,一是觉得自己痛苦。然而前者的解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其境界比后者高百倍,也难百倍。但从成功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是一样的。普通的人,是因为有了痛苦的阅历,不是因为了痛苦的知识。不一般的人,有不一般的智力,而发现宇宙人生的本质,开始知道生活和痛苦不能分开,所以拒绝生活的欲望,而得到解脱之道。然而在解脱途中,他的生活欲望时不时出来跟他的意志相抵抗,就会产生种种的幻影。我们说的恶魔,不过是这样的幻影变化而来的。所以一般的解脱,在于自己的痛苦,他的生活欲望,因为不能满足而越来越强烈,又因为越来越强烈,而越不能满足,如此循环而陷入失望的境遇,于是参悟出宇宙人生的真相,最后求得一个肩头休息的地方。他的气质完全变了。放下了以往的执着就会超越苦乐。他以生活为炉、痛苦为炭,而铸造解脱之鼎。他因为被生活的欲望搞得很疲惫,所以生活的欲望不能兴起迷惑他,这就是一般人的解脱的状态。前者的解脱,就像惜春、紫鹃;后者的解脱,就像宝玉。前者的解脱,是超自然的,是超神的;后者的解脱,是自然的,是人类的。前者的解脱是宗教的,后者的解脱是美术的,前者的解脱是平和的后者的解脱是悲剧的是壮美的,所以是文学的,诗歌的,小说的。所以《红楼梦》的主人公是贾宝玉而不是惜春、紫鹃。

    生活欲望的罪过,就用生活痛苦惩罚:这就是宇宙中永远的正义。“自犯罪,自加罚,自忏悔,自解脱。”

    美术的责任,在描写人生的痛苦和解脱知道,从而使我们这样苟且偷生的人在这世界上,远离生活欲望的争夺,从而暂时得到平和,这就是美术的目的。在欧洲近代文学中,首推《浮士德》,以其描写博士法斯德的痛苦,及其解脱的途径,最为精确。《红楼梦》描写宝玉,和他没有什么不同。读者看九十八回到一百二十回的事实,其解脱的行程,精进的历史,就会明白。

    法斯德的痛苦是天才的痛苦,宝玉的痛苦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痛苦。就存在人最基本的地方,而非常迫切的希望得到救济,作者一一整理并表达出来。我们读到这书时,应该如何表达谢意?此书的精神违背了国人的本性,我们沉溺在生活欲望而缺乏美术知识,然而我写下这番言论也自知有罪。

    国人的精神是世俗的,乐观的,所以代表其精神的戏曲、小说,都是有乐观精神的。

    所以我国文学中,具有厌世解脱精神的书,只有《桃花扇》和《红楼梦》。《桃花扇》的解脱是他律的,《红楼梦》的解脱是自律的。《红楼梦》有文学、哲学、宇宙,与国人精神背道而驰,他的价值正在于此。

    以上是我对其著作部分的简述。人之痛苦,何以解脱?简而言之,一则节欲,一则自律,与我的理念相似,引起我强烈共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之痛苦,何以解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jh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