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
痛苦的解脱之道

痛苦的解脱之道

作者: 墙上的光影 | 来源:发表于2017-07-22 14:05 被阅读14次

如何减轻我们的痛苦?首先要了解痛苦产生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在抗拒痛苦。我们不接受现实,不承认现实,反而以否定的态度对待现实,冲突就产生了,痛苦就产生了。

要想从痛苦中解脱,首先要做的是看见痛苦。就像在幽暗的地下室里,霉菌不停地滋长,痛苦如同霉菌一般,我们看不到,或者即使我们看到了也假装看不到,我们逃避它,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痛苦还是会如影随形,终不得解脱。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掀开地下室,让太阳的光亮照进去,痛苦的阴暗就会驱散。看见痛苦,意味着承认痛苦,不抗拒痛苦,当你做到这一点时痛苦就会开始转化。例如我们对待恐惧时,可以通过减轻对恐惧的反应来消除恐惧。我不抗拒恐惧,我接受自己会恐惧的事实,当恐惧来临时我不害怕,我不因为我恐惧了而痛苦,不因恐惧带来的糟糕结果而自责,最后我就可以控制恐惧了。

我们可以利用正念冥想来练习,关注当下,不抗拒负面的情绪和感受。每当我感到痛苦时,我会用冥想缓解我的痛苦,具体方法是首先找到一个舒服的坐姿,闭上眼睛,感受当下;然后脑海里开始出现一个生活中的困难情景,回想这个情景时会出现负面的情绪和感受,这时我会感受身体的感受,或是疼,或是酸,总之我只管去体验它,全然地去感受它,不抗拒,不评判;接着我开始觉察负面的情绪,是恐惧,是悲伤还是羞耻,只管去感受,不评判,不抗拒。最后我在心里默念:“我很痛苦,我很痛苦”或者“我恐惧,我恐惧”又或者告诉自己“就这样吧,顺其自然。”当你不断这样做时,转化就开始了,你会发现胸口的疼痛消失了,负面的情绪也消失了,你获得了一种平静,一种力量。

关于这个体验也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我们自己——我们在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的同时,要接纳自己的缺点,而不要对自己有太多评判和指责,批评和指责无助于解决问题,它只会带来冲突和痛苦。过去我常常有这样一种思维,当我表现不好时,我会评判自己说:“我不好,我不努力,我意志不坚定,我没有用。”这样的评判只会让自己痛苦,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再这里,事实上,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我们不去改变现状,其实是我们被生活卡住了,我们没有能力去面对生活中的某些困难,就像一条河被堵住了,这时我们要做的是疏通河流,也就是解决我们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当然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困难,了解它,当你真正看到困难时,你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会采取行动去改变它。

相关文章

  • 痛苦的解脱之道

    如何减轻我们的痛苦?首先要了解痛苦产生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在抗拒痛苦。我们不接受现实,不承认现实,反而以否定的态度对...

  • 解脱之道

    凡人的痛苦是欲望的折磨,智者的痛苦是精神的困顿。古人讲,哀莫大于心死,心死就是走不出精神的困顿。精神的困顿只有更高...

  • 解脱之道

    解脱之道: 亲证涅槃就是佛教所谓的解脱。所谓涅槃,就是苦的止息。所谓苦,五蕴就是苦。贪瞋痴就是五蕴生灭相续的因。 ...

  • 解脱之道

    佛陀:“解脱之道有三次第, 持戒、禅定与智慧。 我们持戒正行, 禅定修行自会增长, 于禅定中又生智慧, 而人人择善...

  • 解脱之道

    解脱之道,人们都想得到解脱,而真正的解脱,却是发现本体,认出本体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或许,我们会经...

  • 解脱之道:

    解脱之道: 1.首先习定,内寂其心。 内寂其心就训练心的安住。 2.心安住后,如实观察: 此是色、此是色的集灭味患...

  • 解脱之道

    之所以痛苦煎熬,缘起于情感,爱的需要。 而恰恰她的出现符合了你心里的幻象。 于是,欲望也随之放大,放大的结果是爱不...

  • 解脱之道

    诸恶莫做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境界不到,这句话是没用的, 每个人最缺的东西:立场,...

  • 【佛教常识100问】第13问:佛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释迦牟尼当初出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求解脱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当时印度许多教派是有最后解脱的理想的。 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

  • 舍得之道,解脱之道

    舍中有得,得中有舍,舍是得之因,得是舍之果。舍掉烦恼,我们得到了快乐;舍掉妄念,我们得到了宁静;舍掉贪心,我们开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痛苦的解脱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ru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