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生活”这个词是沉寂在我们内心的幻象。
每每讨论起这个话题,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说服别人也说服自己:
“我现在孩子还小,哪儿心思顾及什么学习啊...”
“我也很喜欢花艺呀,可是我工作那么忙,根本抽不出来时间学习啊...”
“哎呀,我又忘了去健身房,算了算了,你去吧,我还是在家看看《延禧攻略》吧...”
“你可别相信那些明星什么的,他们那是有钱,所以才敢任性啊,你还是想想你晚上吃什么吧...”
每一种理由似乎都很有道理,推辞的同时自己内心也无比坦然,一次一次的掩饰,你以为真的会骗得了自己吗?
你知道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吗?
这个答案留到看完下面的文章以后,我相信每个人心中自有答案。
每个人想要的生活一定不一样,我只知道你无法欺骗自己。
1 我的工作只是为了让我找到我自己
在娱乐圈,总有一些低调,真实,才思敏捷的明星艺人,甚至他们很多人完全都不被人所认识,而在那些低调到隐姓埋名的明星艺人中,我尤其喜欢江一燕。
江一燕并非她原来的艺名,她原本艺名叫江燕。
在她大学时的某一天,江燕和几个朋友遇到了一个算命先生。这个先生告诉她,关于改艺名,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姓名之间添上六七笔,会红得快;另一个是只添一笔,能凡事顺利。
她选择了后者,成了江一燕。
这一路走来,江一燕的确走的顺顺利利,但也的确没有过爆红。
说起江一燕,很多人对她的印象停留在《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里温婉恬静的周蒙;《南京!南京!》里,勇敢倔强的江香君;《消失的凶手》中的越狱女囚以及2017年中国首部户外探险剧情片《七十七天》的主角蓝天...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里,温婉恬静的周蒙
《南京!南京!》里,勇敢倔强的江香君
《消失的凶手》中的越狱女囚
《七十七天》中的蓝天
如果你不认识江一燕,那很正常,因为这位姑娘实在是低调得太容易让人忘记,从出道至今也十多年了,却从来没有负面的娱乐八卦,甚至很多正面新闻非必须公开,她都想安安静静的独处。
她被称为北电2002级表演系迄今为止星途最好的毕业生,也是娱乐圈内最不被重视的“圈外人”。
她曾出版书籍《我是爬行者小江》,在书中如此真诚的写到:
不想接受访问,不想穿礼服出门,不喜欢应酬,不强颜欢笑。可悲的是,这就是我每天要面对的工作。
常常想躲进另一个星球,只属于你的或者我自己的小世界。
可以永远这样安静地面对自由。
她说:“我的工作就是为了找到自己,请允许我做自己。”
2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事实上,演员也并非她的唯一工作...
平日里她是聚光灯下的女演员,卸下一身的演员包袱之后,她却拥有一个多面人生。
她是乡村公益女支教。
已经十一年了,江一燕每年都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前往山区进行公益支教。
她给孩子们上音乐课、美术课、手工课以及体育课,此外,还为当地小学设立奖学金,给学生们建广播站、盖教学楼、购置新校服、送学习用品、开运动会,并和孩子们吃住都在一起。
她甚至走十几里的山路去每一个孩子的家里探访,了解这些留守儿童真正的需求。而每年的这一个月对于江一燕来讲,是一段无比珍贵的公益假期,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工作。
她是摄影师。
江一燕的妈妈就是一位摄影师,所以耳濡目染,很小的时候,江一燕就学会了摄影,后来拜世界知名摄影大师董建成为师,进行系统地学习。
她的摄影作品曾入选美国国家地理,并举办了个人公益摄影展。作品还曾拿到摄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的华夏典藏奖。
不拍戏时,她便扛起相机,去世界各地采风:江南初雪,夕阳晚照,大漠孤烟,孩子的微笑一一被她定格在镜头下。
江一燕摄影作品
江一燕摄影作品
江一燕摄影作品
江一燕摄影作品
她是旅行者。
独自一人环球旅行,是很多女文青的梦。
拍戏之余,她去过全球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
她没有流露女孩子理所应当的尖叫和柔弱,“那里并不艰苦,喜欢自然的人,即使住在这样的木屋,有小虫子也没有关系,我能体会到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之间的心灵相通,当你很友好地去爱它们时,万物都会有感应。”
能不能透过皮肉之苦,去捕获灵魂的快乐,是判断真爱的标准。
会不会对一件不能获得现实利益的事全心投入、乐在其中,则是判断一个人有没有灵魂的标准。
她是作者。
她还出过一本书,不同于其他写真集类的明星书,在《我是爬行者小江》这本书中记录了很多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在这本号称“最具诚意明星书”里,她写爸爸:
你说,这个世界上你只爱我。那一刻,为什么我的难过比快乐更多?
一直觉得你爱酒,爱自己胜过爱我。也许是我还不够了解你吧。你只是不停地给我买吃的,却那么少和我交流。在绍兴有个传说,女儿出生时,父亲都要埋一坛女儿红,等到女儿出嫁时才挖出来喝。
我也曾问你我有没有,你笑而不答。我就认定是你把酒偷喝了,你是个贪杯的爸爸。如果不是你的不信任,我不会背起行囊一个人走。也许今天该谢谢你,是你在那时挑起了我的斗志。
3 坚持自己,勇敢说“不”
这个世界上好看的脸蛋很多,有趣的灵魂却很少。
豆瓣上最早的剧评里,最前排的评论里有一句是“原来女孩子可以那么普通又那么好看”。
当年,章子怡是主演主演过两部奥斯卡奖获奖影片的“国际章”,董洁正因为《金粉世家》被封为国民女神。
很多江一燕长得很像她们俩,言外之意就是这姑娘要红了。
然而她转手就把自己的黄金期给“挥霍了”。
为了去澳洲游学放弃一部好剧,经纪人手写几万字的信都没能让她改变主意。三个月后游学归来,这部戏的男女主演已经全部大火,身边人轮番开展“教育”,江一燕还是没扔掉她的“轴劲儿”。
顾长卫找她拍《孔雀》,章家瑞找她拍《迷城》,结果她一个也没答应,跑到偏僻的山里去拍很多都没有公映的文艺片。
连她的宣传人员都会在采访的时候和记者“吐苦水”,说她不但任性还要求高,也不愿配合约定俗成的宣传“套路”。稍微多说一句关于接新戏的话,江一燕就斩钉截铁地回一句“我不”!
“江一燕你去一个什么”,“我不”。“江一燕你要拍一个什么”,“我不”。
再后来干脆把《我不》写成了歌,歌词里唱的是她演戏的态度,不怕观众讨厌自己,也不会为钱做任何事。
4 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韶光易逝,刹那芳华,皮相给你的充其量是数年的光鲜,但除此之外,你更需要的是你在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断给你带来优雅和安宁的力量!
这是陈道明给江一燕《我是爬行者小江》作序时写到的一句话,其实也适用于所有年轻人。
很多人听说了江一燕的故事之后,认为她活出了自己的底气,羡慕她能过上文艺的生活。
也有不少人认为,是因为她作为演员赚了不少钱,才能有资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种观点的问题就在于,将理想生活的实现条件,和收入的多少画了个等号,好像只有高收入人群才配文艺小清新,收入不高只能熬着夜加着班为明天的早餐前奋斗、住在逼仄又昏暗的出租屋里。
这大概就是对理想最大的误解,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无法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的原因。
正如很多人学画画,觉得一定要万事具备才能做,而梵高奶奶却在70多岁高龄开始学画画,短短几年时间就在香港开了个人展。
很多人都有导演、演员梦,但大多只是想想而已,而叫兽易小星却在一边做工地工程师,一边练习写剧本,拍网络短片,最后从一名默默无闻的理工男华丽转身为国内知名的网剧《万万没想到》的导演。
我们不过是给想象中的困境和限制住了。
想成为顶级画家或许需要巨额投入,但是画一张画只需要一只画笔;想要瘦不是一定要办高额的健身卡,穿上跑鞋立刻去跑几圈的人有更高概率减肥成功。
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为什么在理想的生活面前无能为力,而是思考,为什么我们不敢去做。
当代青年还有一种集体迷思,叫做“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看到别人辞职去丽江开客栈,觉得很羡慕;看到别人拿着不菲的薪水、加班到半夜,也很羡慕;
看到别人考上了公务员,嫁了人,生了娃,无论做什么,只要是自己没做到的,通通都羡慕。
但是轮到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问别人自己应该作何选择——把选择权交给别人。
大多数人总是在抱怨“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那么你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其实这个答案早在你心中,你只是没有勇气去揭开答案。
最后,引用电影《七十七天》的一段台词:
为什么这辈子一定要去羌塘
因为简单,物的简单,人的简单
人生能有多少天,是按自己的想法活着
在这片只属于你的荒原,没有限制,没有规则
你可以获得真正的自由
配图:来自网络
编辑排版:番薯蜀黍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