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名称为:
《上班如上坟,你怎么看?》
作者:麻宁
文章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p/018b5390385d?utm_campaign=haruki&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source=weixin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从现代多数人上班的状态如同上坟一样作为开头,引发对于工作选择的思考,从自身的角度希望提醒有“上坟”状态的人,尽早对自己喜欢的工作以及匹配工作的能力做出选择和努力。
文章架构: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从现象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为什么多数人会有上班如上坟的状态。
第二部分:作者对上班如上坟的状态最终落地到工作选择上进行分析,并从自身故事的角度来表明作者分析的结果,“上坟”状态是由于对于工作的喜爱程度权衡选择的结果。
第三部分:作者希望提醒有“上坟”状态的人,尽早对自己喜欢的工作以及匹配工作的能力做出选择和努力。
我的感受:
标题:
文章的标题以问号为起始,容易引发读者的兴趣。而对于多数人现在上班的状态来看,因为是问好开头,这样也容易让读者想知道作者对于上班如上坟的现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所以,我认为问句式的标题是能够激发读者有意向看文章的敲门砖。
现象与实践:
文章中上班如上坟是作者观察到的现代人上班状态的呈现属于现象,作者能够通过现象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相链接。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避免的纯粹说道理的嫌疑,一方面因为作者用自身故事的真实性,不仅令文章能够勾起读者对于现象与实践再结合,引发深度思考,而且将理论联系实际会让文章更具真实性。
可提升点:
故事性开头:
文章的开头决定了读者往下看的兴趣,虽然上班如上坟的问句引发了读者对于文章的兴趣,然而开篇说现象,容易让读者进入第一印象“又要开始讲道理”的惯性思维中,毕竟现在标题党和说教已经铺天盖地了,所以读者也养成了习惯性的阅读判断模式,这时候我们想要让文章更具吸引性,独一无二的作者故事就是一个十分讨巧且无法让人复制的写作开头方式。
作者在文章中就提到了自己在入行培训时候的真人故事,因此我建议把这个故事稍作修改后放在文章的开头,然后借由故事带上现象引入思考,想必会让读者对于文章阅读下来更具轻松感,同时因为故事和理论的结合,也会让阅读体验感加强,理解度加强,代入感增加。
关联性梳理:
文章的核心在于阐明“上班如上坟”这一现象所引发的作者思考,作者在这一现象下做了连串的逻辑性思考,我按照作者的思路原路径梳理了一下,基本上如下:对于上班如上坟的原因首先是从不得不来的原因是被逼的,接着到被逼的原因是要收入,然后到要收入的原因是没有选择,最后是没有选择是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作者按照这个逻辑一步步深入,应当是想要如同剥洋葱一样找到上班如上坟的核心原因——弄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
看起来作者的逻辑思考顺序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在框架里面填入到具体内容的时候,就会让读者尤其逻辑思维没有那么强的读者感到有些混乱和拐弯了。因此,我们回到前面我梳理简化逻辑中去看,想要更直接的让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被带入,那么我们可以直接从作者自身的故事上来剖析,直接就可以表明上班如上坟的状态就来自于自己对于工作不够喜欢,或者做的是不喜欢的工作造成的。当态度和结果十分明确的时候,我们再用123的方式去一一分析佐证,读者看起来就会感到文章从故事到逻辑到分析清晰明了并且有所启发了,而这最重要的一点是读者会更容易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的看到文章结束。
可进一步思考提升的:
我常说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本质看真相。文章中上班如上坟是现象,作者表达的现象本质是对工作不够喜欢或者做了不喜欢的工作造成的,而这个本质背后的真相我认为是可以把深度提升到上班与事业的高度去描述。也就是说,现代人普遍焦虑和迷茫,所以表现出来为了赚钱而工作,却越赚钱越累,而其背后的本质是家庭以及学校教育中都缺少了对于孩子将自己喜欢的事往专业领域发挥到极致,激发潜能的培养和发掘。有句古话就常说“365行,行行出状元”,这里面所要表达的就是,喜欢的事做到极致就能够成为事业,甚至于我们可以把职业当事业,把事业当使命,把使命当生命!如果上班的事情能够和喜欢的事找到链接点,如果上班的平台能够为喜欢的事创造条件发挥价值,那么上班就不仅仅是上班,而是为自己奋斗!这是我个人额外补充的角度观点,供作者延伸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