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八月八日),市作协请成都市作协主席熊焱主讲如何进行诗歌创作的讲座。熊老师是一位八零后,诗歌创作颇有名气,出了好几本诗集,全国震动。我一直对自己写诗没有信心,不是写诗的料,不具备那份天赋,即便写也是典型的滥竽充数。便认真地听,想拿一把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走走捷径;但失望了,因为熊老师说,诗歌创作并无捷径可走,无非是多读经典,进行长期的严格的创作训练罢了。
这是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世界上哪有轻而易举就成功的事呢?除了天赋就靠努力了。当然,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事实上,就像运动员一样,天天苦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十年,几十年汗水、泪水甚至血水交织在一起,但又有几人成功了呢?大多数人不都是陪太子读书吗?穷其一生也是默默无闻吗?奋斗是一回事,成功是另一回事。若不奋斗,到老了会遗憾罢了;我奋斗过了,但一无所获也就认命了。不奋斗怎么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呢?所谓“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时候的读书人头悬梁 ,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考取功名者有几人?不是寥若晨星吗?正因为成功太艰难,所以才有范进中举的“疯癫”,才有孟郊的“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嘛。
不知道是熊老师声音太小,还是吐字不清,或者普通话一般的原因,我虽然仔细聆听,但效果不太好。能听懂一半就不错了,尤其他的举例全是外国诗人,那些人的名字闻所未闻,遑论他们的作品了。他大概认为既然是诗人嘛,那些如雷贯耳的大名与大作岂不是耳熟能详,如数家珍么?其实不然,在座的应该有为数不少的人与我一样,只是“附庸风雅”,“沽名钓誉”或者叶公好龙而已,谈不上是真正的诗人,甚至业余诗人都称不上(当然,据我所知,也有真正热爱诗歌的,就像婚姻、爱情一样,许多人因为受了挫折,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绳,说不相信婚姻,不相信爱情了。杭州一个小区出了许某某杀妻案后,那个小区的同一栋楼的人都搬走了,人人自危,婚姻、爱情太可怕了!但世间其实也有最美好的爱情与婚姻,也有“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的动人情感。那只是个案,不能以偏概全,否则这社会还怎么延续下去呢?怎么会几千年生生不息呢?我那样说肯定是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不过,我也疑惑,中国近现代也出了许多诗人,郭沫若、艾青、郭小川、徐志摩、戴望舒、席慕容、余光中、舒婷、海子、顾城等等,为什么不举例呢?难道他们的诗作都是一无是处吗?
熊老师说的创作诗歌的三个关键词我倒是记住了——“小切口、深入挖掘、入海口”。当然,这只是指路“明灯”,是否行稳致远,各人看各人的造化,也有造化弄人,连人带灯滚到阴沟里去的不在少数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