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当牛跑马

当牛跑马

作者: 牛吃草草 | 来源:发表于2019-11-19 08:17 被阅读0次

    我很庆幸,如果按照上海马拉松对报名者年龄的限制,我还有33年可以奔跑的时间。这意味着,我还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改变很多事情,不仅仅是跑步。

    回想这一年多来因为跑步而发生的种种,每当想说点什么的时候,又常常有说不出的感觉。欲辩忘言,只有真正喜欢并深受影响的事情,才会这个样子的吧。

    直到11月2日,在完成了人生首场马拉松后,我想即便是流水账也得把过程中记录下来。不为什么,哪怕只为有个交代。

    我的首场马拉松是跟着3万多人在风雨中开始的。黄浦江畔的集合点,清晨6点,天阴着,江风吹来有些凉意,更要命的是初次跑马的忐忑。在此之前的5个月训练,我只累积了800公里跑量,这仅仅是一个跑马选手所要完成的最基础训练跑量。长距离训练最多也只是跑到过30公里。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平日里没好好用功的学生上了考场。

    跑全程的选手被安排在了出发队伍的前列,能清楚地看到起点处倒计时钟的位置,时间越是临近,越是忐忑。就在即将起跑前的几分钟,身边的一位从苏州来的老者,不厌其烦地向身边的年轻人讲述他的跑马要诀,不要兴奋,压住速度,匀速完成,不要冲刺。老者嗓门很大,唠叨不停,具有驱邪安神的功效。真是个热心的好人。

    几乎就在发令枪响起的同时,原本只是阴着的天开始下雨,等过了起点线,往前行进到往金陵东路转弯的时候,已经变成大雨了。

    这真的是从未遇到过的状况,过去的几个月练习,从来没有在雨天跑过,何况是深秋的清晨。跑鞋踩在被打湿的路面上,咣叽咣叽,很不舒服。雨水顺着头发流下来,也全然不是以往汗水淌过的感觉。

    越发有些慌乱。就在此时,抬头无意瞄到黄浦江对面的巨幅LED屏上打出了一行字幕,"管它风雨,痛痛快快跑一场",很快,又闪出一行字幕,"都已经站在起点上了,怕什么"。回想起来,现在依然很感激这两句话,很明显是一位很懂跑者心思的写手,结合了当时的天气写出来的。受到鼓舞,深深呼吸一口,我把杂念留在了外滩,带着痛痛快快跑一场的心,在风雨中拐进了金陵东路。

    心中瞬间就平静了很多,尽管雨势越来越大,通过几个路口时,穿堂风夹着雨点过来,凉飕飕的往身上扑。管他呢,我一边大大咧咧想着,一边看了看腕上的手表,都很好,按照出发前的6分10秒的配速前进。

    说起来自己首马的目标配速,也是纠结了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前面讲过,赛前训练最多只跑过30公里,用时3小时44分,按照这个速度,全程就已经铁定超过5小时了,而5小时一直是我对首马的心理底线。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那次赛前的长距离跑结束后,受到打击,我竟然因为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感到浑身发冷,头疼,半天后才逐步缓过来。

    但5小时的目标是无论如何也不愿改的,就这样纠结了一段时间,直到按照计划又去参加了北马的半程。时间是10月19日,距离上马全程只有两周了。因为担心受伤,我是带着训练的心态去的,刻意压制了目标速度。北京当天浓雾弥漫,起跑后我随着人群缓慢前移,经过起点处的高音喇叭,里面传出激昂的80年代的歌曲,不远处是笼罩在雾霾里的暗红色的天安门,那感觉突然间就对了,脚步跟着不自觉就快了起来。配速提高到5分40,身体没有发出任何不适的信号,好像还能加速,强令身体服从指挥,不能再快了。就这么跑了20公里后,忽然发现只剩下1公里了,竟然好像还有浑身的力气。跑吧!加速,冲刺,在最后的几百米,我不停地超越前面的人,那感觉真是痛快极了。

    赛前两周的半马经历又陡然提升了我的信心。实际的经验让我相信训练手册里说的,比赛当天的速度一定会比正常训练快30-50秒。既然这样,那次让人有些失望30公里拉练的经历也就不再是什么障碍了。

    雨中的赛道还在往前延伸。穿过南京路步行街,进入南京西路,雨渐渐小了下来。距离10公里处已经不远,身体也慢慢舒展开来,忘记了最初的挣扎,进入到一种巡航状态。这是在最近的跑步经验中常能体会到的,如果不是太追求速度,大概经过了5公里后,会有一段轻安的时光,像是上天赐予起步时辛劳的回报。据说有人能将这种舒服的巡航状态一直延续到30几公里,我固然也是看过这样的理论的,但因为从未有过全马的经验,未来会怎样,只有等跑到了才知道了。

    雨就真的这么停了。参加10公里跑的人群浩浩荡荡分流,跑向了他们的终点。我很自觉地沿着马路的另一侧往前,路程刚过四分之一,一切才刚刚开始。

    就在要转向华山路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从身边一颠一颠地跑了过去。他可能没有发现我,自顾自地朝前,转眼就在我前面4-5米了,想要张口叫他,可夹在人群里,扯开嗓门也未必能听见。要不紧追几步上去?这个念头一闪出来,立刻就被我摁了回去,哥们,现在不是逛街,你是在跑全马。于是,就这么想着,那个人已经消失在人群里了。他叫杨学涛,这几年混在上海滩的同龄基友,我们在一起胡乱地工作过一段时间,现在他在网上卖菜,我则忙着打工。这半年,多少受我的影响,他也加入了跑步。可能因为丫18岁前是土生土长的云南高原人的缘故,这家伙天赋异秉,我练了一年,他只用半年就比我快了。这次,他是戴着10公里号码簿来野跑半马的,各种条件都决定他必然要跑在我的前面,但我实在也没有想到茫茫几万人海里,还会见到他超过我的一颠一颠的样子。好吧,缘分的天空。

    到了华山路,人就少多了,加上马路也开阔了很多,两边也没有那么多加油的人群。回到了有点熟悉的马路跑者的感觉,为了不让自己过于孤单,我跟在一对配速相当的情侣后面,听他们偶尔的聊天,已经全然忘记他们说了什么,可依然能记得他们可真是幸福啊,是有气场围绕洋溢出来的那种幸福。有时,我也会换到另一队人马的后面,他们是一帮伙伴,都是些老手,默契地相互领跑。还有一个老外,我也跟了一段时间,那哥们人高马大,金发碧眼,常能吸引马路边上一些姑娘的目光,我跟在边上,自我感觉也很良好。但代价就是,那哥们似乎不愿跟我并排,加快了速度,我也有些不服气地跟了两公里,荷尔蒙退去后,理性占回上风,我们和平地分手了。

    很嗨的一段。这段足足比目标配速快了1分钟,最快的时候5分10秒。在通向半程的分界点之前,极点并没有因为我的肆意加速而出现,但我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

    通过15公里分界点,与半程的选手也分道扬镳,剩余的几千人马拐入世博园内的马路,人更少了,偶尔的几个路人也只是淡然地看着我们。可能因为之前的加速,也可能因为对这段要重新折返到外马路才能回头的赛道本来就有抗拒,在过了20公里后,疲劳和疼痛感第一次袭来。我拼命地不让自己去想还有20多公里在前面,也不断提醒这是肯定会到来的正常情况。但身体还是有些不听使唤地降速,很快逼近了我的目标底线,6分40。

    期待中的巡航就要在20多公里时结束了。如果我控制得好一点,也许可以坚持到30公里的,那样的话,最后的10公里,心理上也许不会那么艰难。现在,我必须面对这个现实。调整步伐,呼吸,重新寻找合适的兔子,想象一切可能的美好。

    看了看手表,除了杨学涛,同样以10公里身份野跑半程的老婆也应该到达终点了。还有我的连襟,那家伙也是半程,他们现在应该正在终点欢庆呢吧?说什么也没用了,只能跑下去,只有终点才是我的出路。

    老婆的膝盖不太好,但她的底子好。中学时就是校田径队练中长跑的,那么漂亮的练中长跑的这辈子我也只见过她一个。我们就是在中学时的田径场上认识的,只不过长跑一直是我年轻时的弱项,因此我用了很长时间才追到她。也是因为年轻时训练过的缘故,她起初对我突然跑步虽说鼓励,但也不以为然的。跟大多数人一样,她也并不认为我能坚持下来。直到今年4月22日,我去参加扬州半程马拉松,那是我第一次参加正式的叫做马拉松的比赛。她同情我说是陪我跑一段,结果就在根本没训练,连个号码簿也没有的情况下,她还是比我先到了终点,在我挪向终点的时候她还打了个电话问我到哪了。

    那次经历之后,我跑的更加努力了。她也加入到了日常训练的队伍。以她的实力,如果膝盖没有问题,半程是可以轻松地进入两小时的,在女子当中,这也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现在,他们已经全部在终点处了。而我还在半路挣扎。因为折返,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的剪影在我面前分别出现了两次。来到这座城市后,10多年来我不知从桥上经过了多少次,连脚下这些算是偏僻的路,也不知经过了多少次。"熟悉"大多数时是个好词,但跑马拉松时就未见得了。我宁愿此时是在陌生的路上,陌生的建筑,那样至少会有更多新鲜感,也更容易自我麻醉,不知不觉就稀里糊涂地跑完了,那多好。

    在经过了一个很空旷的路口后,看到了一个39公里的指示,可惜那是在马路折返点的另一头。看着牛叉的领跑者矫健地越过这个指示牌,然后你追我赶地已经开始冲刺。时间是3小时,而我的眼前30公里的牌子还没看到。组委会这样安排真讨厌啊,太虐人。

    慢慢地连想的力气也没有了。只是默默地算了一下时间,坚持住,还是能在5小时内到达终点的,忘记所有一切,坚持住,要知道思考也是消耗能量的。

    35公里时,碰到了爬坡,是一座桥。竟然也是折返,要爬两次。徐汇区的人民很体贴,也很懂心理学,在桥上安排了锣鼓队,多少能缓解一些痛苦,起码也让人不好意思在锣鼓喧天中停下来。

    下桥时,因为惯性不觉想要加速,腿部肌肉一阵紧缩,坏了,难道传说中的抽筋来光顾了。跑步一年多,有过一些经验,但从来也没抽过筋。可这会大脑的本能告诉我,胆敢再多用一点点力气,它就敢抽给你看看。看到路边有人在做各种拉伸,我知道他们也碰到了同样的情况,但我实在没有这个经验,坦率说,我觉得这样停下来一拉,会抽的更快。

    于是减速。不敢相信训练手册里说的用拉伸对抗的方法,更不敢相信有些老手说的这是身体的假象的说法。我唯一的信念是,哪怕慢一点,也不能因为抽倒在路上被收容车捡走,我必须要抵达终点。慢一点,即便慢一点,时间也还够。

    最后的几公里,几乎是用跑走结合的办法,幸运的是,我又看到了在前半程我曾经跟过的那对情侣,还看到了那一队结伴的人马,真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我还记得其中有一个人鼓励他同伴的话:咬咬牙,坚持过去,下次你还想再跑的。话是用粤语说的,我却全部听得懂。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你,丫,骗,人!事实上,我现在已经完全理解并全然相信他的话了。还有,下次跑马,如果有可能,一定也要拉上几个不离不弃的同伴。

    当我龇牙咧嘴地通过之前遥看别的选手快速通过的39公里指示牌的时候,时间大约是4小时20分,我知道只要能安全地跑完,肯定能在目标时间里完成比赛了。脑中不觉又多了点想法,如果我努力一些,也许我能进430的吧,可惜,下桥时不该懦弱的。

    此处已经接近龙华寺,进入到了居民闹市,有路人给我们加油,不停有老大妈说就快到了,就快到了。心里也想能尽量快点,于是调动一切剩余能量,用跑的姿态往前,可往往几百米后,那个抽筋的信号灯就呜呜地在身体里鸣叫起来。几番折腾,说服自己以平安完成为不变初心,又想想出发前身边老者的话,最后几公里就别冲刺了,快不了几十秒。嗯,那句话怎么说的,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看到了龙华寺的塔,就在这个拐角,又看到了一幅大广告牌,上面写着:终点,就在眼前。心里莫名地感动,说不出来的感动。

    然后就开始看到了终点处的志愿者,他们跟我说还有几百米了,每隔几十米都会有人说一次。终于,我忍不住地问了其中一位,你说的是真的吗?他有点忍不住地笑着,并尽量用非常真诚以及肯定的眼神回答我,真的。我放心了,收拾了一下心情,挺胸,抬头,微笑,用尽我力所能及的步伐,跑进了终点的通道,我看见了两边的笑脸,在距离终点只有几十米的时候,我不自觉地举起了双手,开始用目光在人群里寻找我熟悉的影子,就在这混合起来的时空中我冲过了终点,手表里的时间是4小时44分。

    之后的时间就是亲吻我的奖牌,跟亲人相聚,拍照,得瑟。在终点集合处的一片喧嚣中,一切都已经过去,一切又似乎还将驻留,长久地发酵。这种感受,跑了才懂。真的。

    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跑步,我至今也无法回答,一百个人也许会有一百个答案,同一个人,不同的时候也还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我相信在奔跑的过程中,跑者完成了某种类似在离心机中的体验,生命中的泡沫被挤压出来,起初有些难看,但只要不停止,就会被抽离,甩开。在身体无限接近于本能的奔跑中,精神也在朝着原本的方向洄游。

    此文写于2014年11月跑完第一场马拉松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牛跑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oi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