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史玉柱自述》
脑白金最大的定位在于送礼,魔性洗脑的根本在于重复。卡通角色选取出于偶然。似乎是显得有些天时地利人和了,看过脑白金的成功,在看看史玉柱在1994年海投5000万的失败经历。
突然顿悟:营销本身,似乎不存在于“大家”的说法, 一个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关乎于它各个阶段的策略及方法。且说这个是教科书学不来的东西,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史玉柱本身也是在无数次失败中,收获了脑白金这样一个成功案例。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褚橙的爆红,其背后的策划者唐宋,讲用爆款产品支撑品牌提升。然而这个名字陌生而遥远,除了褚橙,貌似再也看不见什么别的耳熟能详的产品。
恍惚间觉得营销是需要机遇的,刚刚好的时机,找准了定位,带领了一帮好的团队,打造出了一个好的产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营销最终的目的不在于形式的多样性,而在于销量。就像娃哈哈的掌舵者宗庆后,完全扁平化的管理制度,绝对忽视互联网思维,但依旧将娃哈哈做成现在的模样。
非常娃哈哈,非常宗庆后。
我们通常都是在成功的背后,探索出所谓的一系列逻辑及方法论。
然而事实本身确实:成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成功的人之所以可以成功,是因为不怕失败,且具有反复试错的能力,拥有小成本的试行的能力,又有大成本执行实操的决断。
原本对于如何做出最有效的广告这一章节,报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想要一探究竟!
然而,确是有些许失望的,毕竟电视广告的红利早已逝去,不知道现在来看此书,是不是有点过时的意味。在纷繁的互联网+ 时代,人们的信息被碎片化了,现在的问题不是人们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啦!
而是这数不清的APP,数不清的人群,已经被大数据划拨成各式不同的标签人物,根据算法,定向推送。电视广告这一套章法理论早已过时。
更有明星代言毫无用处的偏激理论。
如果说不喜欢明星,会导致直接讨厌产品;而喜欢明星,难道不是应该会购买明星代言的产品嘛。怎么会变成,喜欢明星就是光看人罢了,并不知道明星代言的是什么产品?
不服来辩:就拿火爆的CP1护发素来讲,范冰冰没出事儿之前,在小红书推荐了。瞬间可以感觉到名人的带货力量,此款护发素不仅全网断货,价格也略微上浮了5-10元。
按照,史玉柱的说法,那所谓的晕轮效应,爱屋及乌,难道是谬论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