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二年,专程来到了碣石,据说即今之秦皇岛一带。此行的目的,首先是寻求仙人,“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即派出燕国人卢生,去寻找传说中的仙人羡门、高誓。其次在碣石门刻立了石碑。碑上仍为歌功颂德的文字。称颂秦始皇“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即说秦始皇带领军队,征讨无道之人;作为叛逆者尽竭被诛戮。又称其“德并诸侯,初一泰平”。即说秦始皇以恩德兼并了诸侯国,第一次统一天下达到了太平。这个说法比较独到,它把秦始皇提升到一个新的道德层面来认知,而非单纯说他凭借武力如何如何;因为有德有统,所以天下才开始出现太平的迹象。这里的德实际是指功德。
碑文中关于秦始皇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评价为“黎庶无繇,天下咸抚”。即说老百姓没有繇役,天下都得到了安抚。又认为“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即说男人高兴地从事农活儿,女人安静地从事女红之类,所有的事情都非常有顺序。正可谓各得其所。
立碑之后,秦始皇又派出韩终、侯公、石生等三人寻仙,以求长生不老之药。接着他巡视北方边地,从上郡进入北部。此时燕国人卢生入海寻仙未得而返,为讨好秦始皇,也为开脱自己,他把鬼神之事通过图谶书籍,奏报给秦始皇,说书上有句老话:“亡秦者胡也。”即说将来使秦王朝灭亡的人必为胡人。谶就是巫师关于鬼神之事的预言、预兆之类表述。于是秦始皇就把寻仙的注意力转移到伐胡上来。“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即命令将军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北上攻击胡人,或说攻击匈奴人,拿下了黄河以南的灵州、夏州、胜州等地。从此由寻仙、求长生不老之药,转为采取重大军事行动,攻击胡人,开疆拓土。这一不可忽视的转变,竟由一个神出鬼没、寻仙不得的方士促成,可见秦始皇在初平天下之时心理比较复杂。他想长生不老,又不得不拿出精力去消灭可能使大秦王朝覆亡的力量。又有解释说,“亡秦者胡也”指的是使秦王朝灭亡的人,此人就是秦二世胡亥。可惜秦始皇没有想到这一层含义。这种说法不够现实,应为后人臆造;因为匈奴问题由来已久,秦始皇这样的伟大帝王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个全局性、长远性、艰巨性的历史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