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去电影院看了《照明商店》,影片结束后,出了影院,暮色将至,我去朋友小m家做客,小m站在琉璃台前一边做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听歌,不知怎地音响里的音乐竟格外伤感,一进门的餐桌上已经摆好了一些她做好的菜肴,桌边还坐着我的另一位朋友f,小f问我干啥去了,我说刚看完电影,《照明商店》太好哭了。小m和小f听我如此说,决定之后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
《照明商店》前半部分有人说有些恐怖、诡异,但我在观影过程中,却没太体会到恐怖与诡异的感觉,因为这个诡异感似乎被一些温暖明亮的东西托住了,正如影片的名字“照明”使人联想到希望、灯塔、神明、温暖,“商店”使人联想到自然流动的欲望与有结构的、就在那里的房子。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诡异感,当大家听到诡异感的时候脑海中会想到什么呢?
刚好最近在读一本名叫《房子,当无意识在场》的书,其中对诡异感的描述是这样的:“某些东西,它不属于房屋,但仍然居于其间。”
房子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内心,当一个人开始渴望有一个独立的居所,开始想象自己的居所,他也是在构建他内在的居所。当一个人有自己的房间,他可以创造性的布置自己的房间,房间里是否有公共的空间,房间里是否有私密空间,房间是否对外有公开透明的部分,这个房间是否会受到外界的侵扰,它是否可以让主人安心居住其间。
当我们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我们的内心感到安宁还是不安?在我们的房间里,意识与无意识自由地穿梭在其中,稍不留神,阻拦无意识的堤坝就会崩塌。一些人可能在梦中或在如梦似幻的白日幻想中,感受到一些诡异感。弗洛伊德强调诡异感的核心是分身。它关系到精神生活的最早期,那时孩子还没有经历“我是”,外部的世界还没有与他区分开来,而那个照顾他的人就是他自己的分身。再晚些,当他能承受孤独的时候,当他身体的边界变得像房子的墙壁一般时,“分身就变成了一个恐怖的形象,这如同在失去了人们的信仰后众神会变成恶魔一样”,因为它让那段被遗忘的时光及被压抑的记忆再次出现。
关于诡异感的第一个解释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它意味着在我们的“自我感”还没有建立之前,我们与外部世界是一体的,我们以为照料我们的人是我们的分身,但是当我们逐渐建立了身体的边界感,逐渐发展出“我”和“你”,我们的分身不再属于“我”,我原以为我的分身是我的一部分,它受我控制,我需要我的分身时他就会来照顾我,但其实它不属于我,它是我欲望没有满足时维持我世界不崩塌的幻想。正如夜里如厕时,我们会被卫生间镜子里的自己吓一跳,镜子里的人不是我,它只是我的分身,而在我忘记房间里还有一面镜子时,我误以为我的分身是另一个不属于这个房屋里的人。
其次,这种诡异感可能还意味着丧失与分离的巨大的痛苦,正如《照明商店》中的关系——爱情关系、亲情关系、孪生关系,这种关系是亲密无间的,当这样亲密无间的关系面对分离,它可能会使人的内心退回到最初的第一次分离,当婴儿与妈妈分离,小婴儿不得不面对这个陌生的、且让他无能为力的恐怖世界,内心的不安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温暖的支持性的“妈妈”一样的人在场,这种巨大的丧失很难不成为一种萦绕在日常中的诡异氛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