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淑菊
上周听了张宏涛老师关于财富破局的分享课,张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限制性观念到挖掘自己的财富潜能,从获取财富的原动力到落实在行动上的方式、技巧等不同层面、多方位、立体性的进了阐述,道理深入浅出,言语平实朴素。课后,我又回放了音频,仔细阅读了文字版,真是有很多的收获,而对我触动最大的一点,就是要找到自己与财富有关的限制性观念。
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看法决定了这件事的走向和格局,如果我们喜欢它,就会愿意多亲近它,如果觉得这件事重要,就会全力以赴、认认真真去对待,在做好、做强上付诸行动,反之就是另一种情形。张老师说他自己第一次突破的财富限制是“清贫光荣”,女儿的出生,给自己也带来的极大的生能量,有意识突破了这个限制,收入数十倍的增加,第二次意识到的限制是“钱必须是辛苦挣来的”,而这些限制性的观念都是来自原生家庭。
我们知道,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在“知情意行”方面有重大的心理影响,作为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方面我也常从原生家庭入手,启发咨询者找到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关键点,但唯独没有认真意识到,原生家庭对一个人财富观念的影响及收入竟也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所以,我用了几天的时间,梳理了一下我自己,从小到大在财富方面记忆深刻的事情,归结出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一、限制和鼓励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形成的?
记得小学时,有一年学校让学生们撸槐树叶子交给学校,是有报酬的(但至今我都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同学们都特别兴奋,那意味着小小的自己可以挣钱了。而挣钱不仅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能体现自己在家庭里的价值感,不是白吃饭的,也能挣钱。但因为那一段时间既要上学又要劳动,身体太劳累了,有一天晚上迷迷糊糊竟然尿床了,被我妈在床上一顿数落,意思就是我所谓的挣钱就是给她惹麻烦。别人家家长不仅鼓励孩子,还和孩子一起撸树叶,而我也因为一连几天的数落,在活动没结束就提前停止了。
但谁都知道钱能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小零食、漂亮的笔和本子,所以,后来学校再组织什么灭四害换铅笔和本子,都照样参加,但不敢让我妈知道,比起有父母支持的同学,每次收获自然不如他们多。
小时候一放假,妈妈就把我放在姥姥家,姥姥虽然在日常生活上对我照顾有加,但在用钱方面也是比较精细的,有一次,我想要2毛钱买一个冰棍,但姥姥就是不给钱买,说挣钱不容易,不能乱花,当时就感觉自己争取点利益怎么就这么难。
但是也有比较开心的事。自己家里有一个抽屉专门放零钱,我经常拿来买零食,而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次回家都会带很多好吃的,给我们买新衣、买玩具,在姥姥家,姥姥不给买的东西就去找舅舅要,每次也都会心满意足。
姥姥说挣钱不容易,表现在我妈这里就是;不容易也要挣钱,她常给我和妹妹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安生些儿,别折腾。但她对她自己的愿望是要工作到80岁,她的生活就是工作,这其实也是她脆弱的一种表现形式,她不知道除了具体的程序式的工作还会干什么,连我们回家看她她都不在家,她不能接受超出她意料和经验以外的事情出现的,但同时又不愿意我们和她一样辛苦。于是一个为了向母亲表示忠诚的孩子,在获得财富的观念上就被卡在了那个尴尬的位置。
不敢展示新能量让母亲担心,也不敢让母亲认为她的孩子辛苦,这就是我在财富方面的限制性观念。我心里很喜欢有多多的钱,但到目前为止,我自己在挣钱方面总是中规中矩,不敢冒头。
二、如何破解?
1、首先是观念的转变
张老师从“贫苦光荣转变为富足快乐”,从“挣钱辛苦转变为轻松赚钱”,都是将负面低能量的观念转变为积极有动力的观念,那我因为在心理上已实现了与母亲的分离,从此时此刻,完全可以转变为:我有能量我就尽情展示,挣钱是否辛苦我自己负责。从自我负责与承担的角度来考虑,母亲的情绪不会再搅扰我了。
李雪曾经说过财富是能量流动的结果,现在我非常的赞同这个观点。
观察身边的人,薪酬高的人基本都是非常有活力有能量的人,敢想敢干,行动力一级棒。所以,行动也是破解限制性观念的法宝之一。
2、行动是关键
看清了观念上的限制,我和目标之间就差着一个行动,迈开步就是突破了自我限制,走出去就是收获,所以,我将这次分享课的感受整理成一篇文章,既反馈老师表达感谢,也内省自己激励前行,如果还能对其他人有一些启发那就更好。
结束语
我们从小到大,在很多方面都被有意或无意的输入了很多限制性观念,不许这样不许那样,这样不好那样不行,可没有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而什么情况下又是可以的,结果那些束缚就像病毒程序一样,被植入在记忆里,干扰思维,制约行动。这其中虽然有大环境的传统影响,但也受父母自身能量的限制,在知识、阅历、认知等方面的不足,所以,他们只是以他们认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结果却没有给孩子注入更积极的生能量。要破除这样的咒语,就需要回到自己的内心,从自己的真实意愿出发,自我负责,用行动去打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