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科普讲堂 | 三代测序技术Nanopore的介绍

科普讲堂 | 三代测序技术Nanopore的介绍

作者: 百奥益康 | 来源:发表于2022-09-01 17:01 被阅读0次

与前两代相比,三代测序最大的特点就是单分子测序,测序过程无需进行PCR扩增。实现了对每一条DNA分子的单独测序。目前三代测序技术已应用于基因组测序、甲基化研究和突变鉴定等多个研究领域。其中,英国牛津纳米孔公司所开发的纳米孔(Nanopore)测序技术便是三代测序中的中流砥柱。

Nanopore 测 序 原 理

Nanopore测序是基于纳米孔电信号测序技术,核心就是利用一个纳米孔,孔内共价结合有分子接头,将纳米孔蛋白固定在电阻膜上后,再利用动力蛋白牵引核酸穿过纳米孔。当单个碱基通过纳米尺度的通道时,会引起通道电学性质的变化。理论上,4种不同碱基(A、C、G、T)化学性质的差异会导致其穿过纳米孔时引起的电学参数变化不同,对这些变化进行检测可得到相应碱基的类型,进而实现测序。

Nanopore 测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几种物质

图片来源: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官网

Reader——跨膜蛋白,可以嵌入到细胞膜中作为离子或分子通道的跨膜蛋白,具有天然的蛋白纳米孔。经过人为基因工程修饰后,得到Nanopore测序所需的Reader蛋白。

Membrane——多聚物薄膜,Reader蛋白会被嵌入到高电阻率的由人工合成的多聚物膜中,膜两侧是离子溶液,在两侧加不同的电位,离子就会在孔中流动,形成电流。

Motor——马达蛋白,在Nanopore文库构建时,需要在接头上连接一种马达蛋白,用于将DNA或RNA分子推入纳米孔中。

Tether——用于锚定DNA或RNA链,防止其在溶液中飘动,并使其进入纳米孔中。

Nanopore 测 序 过 程

解螺旋,将双链DNA解开成单链;DNA单链分子通过一个孔道蛋白,孔道中有个充当转换器的蛋白分子;DNA单分子停留在孔道中,有一些离子通过带来电流变化,而不同的碱基带来的电流变化不同;转化器蛋白分子感受5个碱基的电流变化;根据电流变化的频谱,应用模式识别算法得到碱基序列。

主 要 优 势 

1 超长读长

在纳米孔测序中,读长长度不受限于测序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所使用的文库制备实验方案来控制片段长度。目前报到处DNA片段长度最高记录为>2 Mb,直接RNA测序读长最长为26kb。

2 直接测序

纳米孔技术基于电子学原理,允许直接测序原始DNA和RNA。不需要通过DNA拷贝、进行链合成或使用亚硝酸盐进行转化,这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还意味着碱基修饰的信息(例如5mC,pseudouridine,m6A)会被完整的保留,并且包含在测序运行产生的原始信号信息中,随时进行分析。由于纳米孔技术支持无需PCR的直接测序,也就没有了扩增偏好性,并且文库制备工作流程也更简单。

3 实时测序

纳米孔技术提供的是动态、实时的测序,支持在几分钟内就获得病原体鉴定等时间关键型应用的检测结果。测序时,DNA快速通过纳米孔。DNA片段通过纳米孔的速率已从推出时的每秒35个碱基提升到了现在每秒450个碱基。每一个在阵列上完成的读长,在数秒后就可以用来开始数据分析,用户可以在测序早期了解样本的质量和状态,也可以在获得足够的数据后停止测序。

4 按需要测序

在纳米孔测序中,用户可以自行掌握测序时间、地点、以及需要使用的芯片数量。例如,可以单次使用的最小型的测序芯片Flongle适合快速质量检测、小型基因组实验和靶向测序。

5 启动费用低

传统的高通量测序价格昂贵,启动需要数十万至百万人民币。而纳米孔测序目前启动套装只需要17271元,包括MinION测序仪,两张测序芯片,一盒建库试剂盒,一盒清洗试剂盒。两张芯片最多可以测序60G数据。

6 灵活、可扩展

所有Oxford Nanopore测序设备使用同样的核心技术,用户可以轻松根据应用测试实验以及扩大或缩小规模。从最小型的Flongle和掌上MinION,到桌面型的GridION和PromethION。所有设备都可用于进行按需测序实验。

胡润 | 文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普讲堂 | 三代测序技术Nanopore的介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xss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