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古往今来能称得上这四个字的非诸葛孔明莫属,他倾其所有在跌宕起伏的三国时期演绎出兼备智慧与计谋的军事生涯至今认为人乐道。
想当年周公瑾吐血暴毙前叹问苍天“既生瑜何生亮?!”更是将诸葛亮的智慧建树推向了高潮。但作为举世公认的著名军事家,在三国历史上,其所效力的蜀国却是第一个灭亡的,这又是何解?
史书记载:刘备临死前将诸葛唤于病榻,意欲将蜀国拱手相让,其中用意不便细说,但诸葛叩首以拒。在刘备死后孔明亦更加鞠躬尽瘁以报其恩,这本无可厚非,是他身为人臣的本分。但是正是这种事必躬亲的办事方法直接导致诸葛出师未捷身先死,而蜀国也因诸葛往生后没有后继者,最终走向灭亡。
真要拿刘备和诸葛亮作比较,自然是诸葛亮的才智更胜一筹,然则虽其个人能力卓越爆表,却疏于用人。作为一代军事家,莫非孔明当真没有察觉他的所做所为有何不妥吗。其实不然,只是他“不放心”,他将这种“失职”解释为:即使知道这样做的弊端,但因为承蒙先帝恩宠,委以重任,就必须恪尽职守,不允许半点差池。不容许半点差池从根本上讲就是不信任他人(有人将此症状视为当下通病中的一种——强迫症),正是因为他的小心谨慎不愿委他人以重任导致后来出现“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悲惨局面。
美国一位企业家曾经这样介绍他的工作:“我的工作,很简单,把我不会做的工作交给那些能做好的人,让他们尽情发挥,而我只需要掌握他们的进度,进而加以约束指导。”聪明的管理者懂得“术业有专攻”,放手让别人去做他们擅长的事情,给予他们生长空间,施展他们的才华,将自己从那些繁杂而生疏的境地中解放出来,去从事自身更为擅长的、热衷的事业,这也是帮助集体事业走向成功的关键。
中国自古就有“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国必衰”的言论,意思是在上位者,须学会合理授权,让下面的人各司其职,发挥优势,共同做好管理经营国家的工作,那么此时国家势必是兴盛的;倘若一个人独揽大权,不仅不能兼顾全局影响发展,严重了还会导致国家凋敝。同理,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者凡事都亲历亲为,身劳体疲,不愿分派权利任务,那么这个企业注定难以长久,但如果他相对清闲,懂得运用人才资源,合理规划,企业势必是兴盛的。
合理分工,不仅帮助管理者从冗杂的事情中脱身,拥有更多时间考虑企业发展策略,还能培养起更多有益于企业发展的人才,推动企业前行。因此现代企业管理将合理分工也设立成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追根本的目的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应用科学合理的办法,部署企业内部的工作、行为。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