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甘草,北方人可能只想到甘草只是中药饮片,这是狭隘的理解。我们知道10副中草药中9副都含有甘草,实际上中药药方里只用了甘草枝的小部分。
甘草能清热解毒、增强免疫力,很多地方把它当保健食品。但在东南亚、韩国、日本习惯把甘草当茶饮,还用来煲汤、炖肉。
国际上很多化妆护肤用品中用甘草提取物,在烟草、饮料、保健品中都用到甘草,我国近百种中成药中都广泛使用甘草;美、日、德等国利用先进的萃取技术,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等有效成分研究治疗癌症、艾滋病、顽固性溃疡等绝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目前我国许多医疗研究机构也将甘草制剂用于临床试验,造福人类。随着中国科学家对甘草科研的深入和甘草应用领域的拓展,全球对甘草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仅甘草出口从80年代每年1200万公斤增加到90年代每年3500万公斤,增长190%。这种需求主要是对北方甘草的需求,因为全世界90%的甘草产自中国,中国90%的甘草产自蒙、宁、甘、青、新北方五省区。
千百年来,我国的甘草仅供国人自用,从50年代到上世纪末,出口量由每年500吨增加到5-6万吨,国内用量增长200%。以前基本靠采挖野生甘草供给国内外市场,到2003年野生资源基本枯竭,野生甘草被挖掉后若干年内不可能恢复。目前,野生甘草的断档,人工种植技术跟不上,库存空缺,市场紧缺,国家下令禁止采挖野生甘草,控制甘草出口,限制国内化工、食品行业使用甘草,首先保证医药。资源紧张情况局外人难以想象。
我国人工种植甘草技术落后,80年代以后人工种植波动式发展,由于受野生原料的冲击,价格上不去,技术落后,产量低,周期长,效益差,所以人工种植徘徊不前,到2000年人工甘草只占总量的30%,人工种植没有大面积增加,现在野生的断档,家种的跟不上,紧缺是必然的,而且这种局面将会长时间存在。
甘草的短缺必将导致价格上涨,物以稀为贵是常理。甘草在中草药里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十药九有草(甘草),无草不成药,贵一点厂商也得用,患者也得吃。
我国每年用甘草20多万吨干品,50万吨鲜品,按常规种植技术亩产500公斤,3年的生产周期,就得有300万亩人工甘草,每年新增100万亩,采挖100万亩才能平衡。全国就这么几个省区能种甘草,贫穷落后和恶劣的生态环境伴随着甘草种植区,每年种成功100万亩谈何容易。去年采挖不到10万亩,种植不足5万亩,今年能采挖的不到5万亩。这么大供需缺口,要么不用,要么涨价,那么大的投资,那么长的周期,那么低的产量,不涨价谁还种。
对于甘草产业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尝试着将野生的药材采挖回来栽到自己的庭院,进行野生变家种的尝试。由于甘草的用途广,被人类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医疗等方面,但是千百年来只是停留在原始的野生引种驯化上,并没有现代化农业技术及现代科学技术的介入。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纷纷应用到药用植物栽培上来,从此使中草药从一种原始古老的学科变成高科技多学科交叉的药用植物栽培学,由于野生资源难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加上国家现阶段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大了管理力度,人类对甘草的需求越来越大,势必要大面积人工种植甘草,多年来有很多单位个人都种植了不少甘草,但成功的很少,为什么?就这个问题应抓住以下几个主题。
在甘草的种植过程中,从小面积到大面积的发展中,因技术、选地、田间管理、资金配套、财务管理等方面难以到位,准备工作不充分,造成成本难以收回,更谈不上效益,同时生产出的甘草质量难以符合质量要求,为此国内许多医药方面的专家、政府官员也认识到中草药栽培技术及管理严重落后影响到整个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了GAP指导原则(质量规范)于2002年6月1日正式颁布,但是要完全做到GAP的要求是很困难的,近几年国内出现了大面积种植甘草的现象,但能种成功的微乎其微,能做到种子质量的科研单位,播种出苗不达标,能搞种子出苗达标的单位或个人对栽种甘草的高产高质做不到位。
1.要依据以上甘草行业的科研成果,综合多学科的技术概率,建立一套权威性的管理体系。
2.生产出来的甘草及产品可以硬性的达到其有效成分,确定其一种有效成分或几种有效成分要达到一个硬性规定的指标。那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指标,国家药典规定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酸的含量应高于2%,低于2%的视为劣质产品或不合格产品,但能做浸膏。
3.生产出来的产品中农药残留量六六六不得超过0.2毫克/克,反之被视为劣质产品,予以销毁,DDT(化残)不得超过0.2毫克/克,做到这几点我们生产出来的甘草就会在市场上成为抢手货。
甘草基地建设的四个问题:
1.种植土地的选址。土地的选择是甘草种植成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包括土地的位置、风向、土质情况,风水、水利设施及排灌条件和地下水位的高低,是生荒还是熟地,前茬是小麦还是其它作物,有无同科同属重茬现象,前茬土地是否使用了有害的高倍农药,当地气候条件、年降雨量多少、无霜期有多长、光照时间、当地的自然植被等。甘草种植地的选址是比较难的一件工作,选好一块地,就意味着甘草种成功了一半。
2.甘草种子及种苗的纯正地道性。当今我国已有250多种中药材栽培成功,甘草种子称为铁种,如种子出现问题那么甘草的产量质量将受到致命的影响,根据GAP的指导原则,我们应严把种子质量关,确认种子的纯正地道性,有了好种子,就有好苗子。
3.田间技术人员及技术实施到位。甘草从种植到收获是一项技术性、连续性很强的工作,无论设计方案如何完美,如果技术实施不到位,整个投入和产出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田间具体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要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它将成为管理层强制所属基地执行的一项工作,如果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它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是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对每一个细节要吃透、要理解、要精通,做到胆大心细,向产业要效益。
4.种植规模的适应性。设计甘草基地时土地、种子、种苗、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是决定甘草基地成败的关键因素,以上的三个条件具备,我们也要适度的控制种植规模,不能盲目的求面积,应按年度做好轮回,每年有种有收,这样可以使产业的财务进入良性循环。从2003年至今我对国内有些甘草种植基地进行了参观学习,亲眼所见许多甘草基地虎头蛇尾,号称几百亩、几千亩、上万亩的甘草基地不少,可是种的不错的甘草实在不多,投入产出进入良性循环的更不多,更有的基地虫荒、草荒很普遍,这就导致该基地的失败,因此我们种甘草上规模,要对各项工作环节充分地进行准备工作,完善种植技术,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自然指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进行严格的落实,抓好关键工作,立于不败之地。
甘草基地的经济规律:
甘草基地的建设,除完成必要的生产任务及科研任务外,学习别人先进的成功的技术也是一项任务,对于投资种植甘草来说,能赚钱获利是第一目标,从一开始就要认真地进行投入和产出的效益分析,充分估测市场行情的涨跌及产品的销售渠道,预计在3年的种植周期中,哪个环节可能会出问题,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要充分估计自然灾害对甘草产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大面积栽植时,要考虑除草灭虫和机械化采收的难度,要采用化学除草技术,根据今年我7、8月在灵武灌区甘草苗圃的试验,对什么样的草,采取什么样的除草剂,还不伤害甘草本身已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可保证以后各种植区的实用。
甘草的采收和移栽的时间性很强,准备工作必须充分,如准备不足,将会出现非常被动的局面,由于今年各种植区都是新手上阵,要对各个环节特别是有些泵站基地的草要有充分的准备,对草荒、虫荒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定要考虑自然条件和自身的经济实力及抗风险能力,规辟自然灾害和财务风险是种植甘草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我根据亲自种植并参观了一些甘草基地,通过摸索和学习,基本摸出了一套甘草种植的经济规律,必须要预测5年内甘草价格在国际、国内、地方三级市场的走势,药材价格都有波动,大概3-5年一个轮回,对于市场的波动,甘草价格的高低变化,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承受力及抗市场风险的准备,近10年来甘草价格稳中有升,产品价格不必顾虑,这几年甘草市场出现零库存现象,野生甘草和家种甘草青黄不接,使未来几年甘草可能出现断档,各地用户出现抢购现象。我们的机遇是别人无法比拟,我们有壮根素技术及各种资源优势,以后要做的工作是种好甘草,吃透市场,让用户到我们地头上来购货,同时抓好深加工环节使产业升值。
综上所述,甘草基地的建设,不单纯是甘草移栽技术性的问题,而是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共同发展的问题。国家的许多专家、教授、官员花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在探讨甘草以及中药材建设的模式,但无论怎样做,药材种植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我只是通过自己这几年对甘草种植和参观学习的亲身经历,浅谈了一点自己体会,抛砖引玉供大家在以后的甘草产业中参考。
宁夏医科大学双导产业教授 安学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