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起北平,这不仅是北京人的记忆,几乎是所有国人的记忆。
“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大家如是说。每年当北京下第一场雪的时候,网络上就会有铺天盖地的北京雪景,也开始纷纷怀念记忆中的北平。
2014年,一部《北平无战事》不仅仅帮我们回忆历史,也同样勾起大家对北平的记忆。
2、
北平是有京味儿的。然而说起京味儿文化,不得不提其代表人物:大文学家、剧作家老舍先生。他的代表作品《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着他爱之深沉的北平故事。
“我真爱北平。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老舍
这些年来,老舍先生的作品一直活跃在戏剧舞台上,《茶馆》和《龙须沟》更是为我国的话剧事业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成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在2010年上映的《老舍五则》更是中国话剧史上一部意义深远的作品。这是唯一一部被首都博物馆收藏的话剧作品。
3、
2009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话剧界大导演林兆华在和出品人王翔谈到在文化上对老舍先生的纪念时,他们认为,应该在话剧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不应再拘泥于之前诸如《茶馆》等的表演。
在和老舍先生的公子舒乙先生交流时,舒乙先生建议他们尝试着改编一下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并给他们讲了几个他认为是非常好的话剧素材的短篇,其中就包括构成后来《老舍五则》的《柳家大院》、《也是三角》、《断魂枪》、《上任》和《兔》。
据王翔先生回忆,在听到这个建议后,他们想起来2008年在伦敦的新维克剧院观看的欧洲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的话剧《碎片/fragments》,这部话剧撷取了贝克特的五个经典小品,《戏剧片段I》、《摇篮曲》、《无言剧II》、《空》以及《来与去》,整个表演仅有二男一女三位演员。
王翔说,那次观看对他们构思《老舍五则》有启发性的作用。
4、
没有一个戏剧能像《老舍五则》那样,可以让一个演员在同一个晚上饰演几个身份、性格迥异的角色。这是其突出的特色,当然也会是难点,五个篇目都各有其独特性。
林兆华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话剧导演,他认为,根据这部折子戏似的话剧的特点,如果选用话剧演员,可能难度会更大。于是他以北京市曲剧团为演员班底,再润色话剧艺术,给这出戏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除了选择演员上的大胆,林导在灯光、舞美、情节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创新。
下图是林导设计的《柳家大院》中死去小媳妇的诈尸情节。
5、
《老舍五则》第一阶段的排练地在正乙祠戏楼。这栋木结构建筑始建于康熙六年,至今已有350多年历史。
2010年3月1日,剧组转到北京戏曲学院排演场,进入舞台合成阶段。
2010年3月12日,《老舍五则》在香港艺术节首映,收到了极好的反响。
2010年5月27日-29日,《老舍五则》在北京保利剧院公演,一票难求。
6、
2017年10月17、18日,《老舍五则》的巡演来到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主创们纷纷表示,河南观众的热情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惊喜。
五个不同的故事都极具现实主义,批判色彩浓厚,教育意义深远,观众直呼过瘾。
在穷人堆里,男的打女的,公公管教儿媳妇儿,小姑子给嫂子气受,那是天经地义。----《柳家大院》
这是对旧社会的无情批判,也是对人权的极力伸张。可是,穷人间的拆台与挤兑,难道仅仅存在于旧社会吗?这里的现实意义展现得太及时了,看完不禁一声叹息。
兄弟不能因为女人失和,女人就是衣裳,脱了可以再穿。----《也是三角》
这场戏里,两兄弟的内心不断挣扎,人物内心的矛盾很突出,最后女性的下场也很悲剧。王翔说,复杂恰恰是戏剧美的地方,也才更有吸引观众的魅力。
自从洋人把火车、洋枪带进了中国,天下已经没有江湖可言,更何谈镖局?我这所谓名震天下的镖师,也不过是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不传!五虎断魂枪得跟我一起进棺材!----《断魂枪》
对文化的传承,内心已绝望,是怎样一种刺心后的平静?
今天的匪,兴许就是今天的官;这今天的官,未必不是今天的匪。----《上任》
观众听了立马哄堂大笑。演员反问观众:“原来你们都知道啊?”哄笑后带来无尽的思考。
为艺术牺牲,值!----《兔》
这句反讽太他妈具有现实意义了。
7、
老舍的作品就是这样,嬉笑怒骂却犀利深刻,幽默诙谐背后都是现实社会的折射。老舍和鲁迅一样,不管经过多少年,他们的作品拿来读永远能在当下社会中找到现实的反映,读来也永远如一盆冷水泼来而瞬间惊醒,常读常新。
林兆华对戏剧有一套自己的主张,他认为能让观众自由地入戏和出戏的戏剧才是好的戏剧。他认为需要让观众有意识地感受到自己是局外人,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戏剧艺术。
题外话:
近两天,乌镇戏剧节开幕,能亲临看剧的人,真是莫大的幸福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