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杨绛:真正的富养,原来是这样的!

杨绛:真正的富养,原来是这样的!

作者: 二胎妈妈一帆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11:04 被阅读0次

杨绛出生于书香世家。她的曾祖父、祖父虽然都只是书生、穷官,但都秉性正直,酷爱读书。她的父亲名叫杨荫杭,是一位优秀的律师,为了司法独立不畏强权。早年曾赴日留学,就读的早稻田大学。后为了避难又再次前往美国留学,就读赫赫有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

杨绛之父杨荫杭

杨绛是1911年7月17日出生,原名杨季康,在家里排行老四。在我们现在看来,她是有钱人家的大小姐,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可是,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即便是杨绛这样的家庭,物质生活也并不宽裕。

在杨绛童年,他们搬了好几次家。先是从北京到无锡,再由无锡到上海,最后又从上海搬到苏州定居。杨荫杭反对置买家产,他认为买房子耗费精力,还将自己降为房奴,实在不划算。而对于子女来说,家产是个大害,多少有钱人家的少爷,因为家产而沦为废物、不求上进。

因此,在北京、无锡、上海,杨家都是租房住,全家上下近10人,扶老携幼多次奔波搬家,困难可想而知。到了苏州以后,因为杨荫杭从事执业律师业务需要有个事务所,所以才买了一所房子,称为“安徐堂”。但是,他明明白白地对杨绛等人说:

“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

杨荫杭担心孩子们变成娇小姐、娇少爷,还在家里实行劳动教育。在修缮新家时,要求他们捉院子里的鼻涕虫和蜘蛛,并以数量获得相应的报酬。一个鼻涕虫一个铜板,三个小蜘蛛值一个铜板,而一个大蜘蛛可以值三个铜板。孩子们为了挣钱,忙得不亦乐乎。

杨绛童年照

杨绛幼年的这些经历,影响了她的性格。她一生朴素、性格温和却又很有韧性。她的文字风格也和她的性格一样,不着任何修饰却感人至深。同时,父亲对他的教导也影响了她在养育下一代时的教育观。

杨绛和钱钟书只有一个女儿,毋庸置疑钱缘是夫妻俩的掌上明珠。可由于时代所限,在当时并没有给她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

童年钱缘

钱缘出生于巴黎,当时一家三口全靠钱钟书一人的奖学金生活,虽然谈不上艰苦,却也并不宽裕。后来国内情势越来越复杂,杨绛夫妇抱着未满一岁的女儿回国,坐船一个月,钱媛基本上只有土豆泥吃,下船以后,本来的胖娃娃就已经不胖了。

虽然生于有钱人家,杨绛以及她的下一代,成长过程中并未有太多的物质享受。时至今日,即使是一个普通人家也比当时的杨家日子过得要宽裕。

在杨荫杭和杨绛的观念里,真正的富养,其实和物质生活并无太大的关系。

夫妻和睦有爱

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杨绛在回忆自己的父母时说:

“我父母好像好朋友,我们子女从小到大,没听到他们吵过一次架。旧式夫妇不吵架的也常用,不过女方会有委屈闷在心里,夫妇间的共同语言也不多。”

按照现在的说法,杨绛母亲是个全职妈妈,而父亲是有名的律师。可他们却并未像《我的前半生》中演绎的那样产生隔阂,相反,他们一生都像老朋友一样无话不谈,杨绛称他们一生有很多长河一般的对话。甚至,父亲会把受理的每一件案子都详细向母亲叙述,俩人一起分析,一起讨论。

这种和睦民主,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滋养了杨绛,让她内心蓄满了爱的力量。

杨绛与钱钟书相识于清华园,一个清雅脱俗,一个儒雅高贵,他们的相恋给清华园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杨绛与钱钟书

和父母一样,杨绛和钱钟书不仅是夫妻,也是彼此的密友。他们有共同的爱好,都痴迷于读书,晚饭后的时光,大半都是青灯黄卷,每人一本书对坐读书。他们互相欣赏,以彼此为傲,谁有了新的创作,必定拿出来给对方点评、修改,还约定彼此为对方的书题书名。

不仅如此,他们的婚姻生活还充满情趣。杨绛称钱钟书身上有种“痴气”,生活中常像个大小孩一样时不时来点恶作剧。有一次杨绛睡午觉,钱钟书一时兴起,拿毛笔蘸了浓墨给她画了个大花脸。谁知道杨绛的脸比宣纸还吃墨,脸都搓红了还是洗不掉,钱钟书以后再也不敢开这个玩笑了。

杨绛和钱钟书

在杨绛和钱钟书年近50的时候,双双被下放到农村学习。有一段时间,杨绛负责值守菜园,钱钟书负责送信,于是钱钟书每天就越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到菜园来和杨绛相会,夫妻俩并肩坐着菜园里谈天说地,艰苦的日子也似乎变得好过了一点。杨绛自己回忆说,老夫妻菜园相会相会,其浪漫程度远胜于戏剧里后花园里情人间的私相约会。

杨绛和钱钟书

看了他们的故事,我越来越相信,爱的能力是可以遗传的。如果你希望孩子日后幸福,从现在开始给他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环境,教会他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言传身教,

是最简单有效的教育

在杨绛100岁时,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的教育的看法。她说:

“爸爸从不训示我们如何做,我是通过他的行动,体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训的真正意义的。”

正是长辈的耳提面命、潜移默化,让杨绛终身难忘,她在教育下一代时也遵循了同样的方法。她与钱钟书对女儿钱缘,也从不训示,女儿见到父母嗜书,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

有一次,钱缘读外文书时,遇到一个很难的单词,她翻了三部词典也未查到。钱缘跑来问钱钟书,谁料爸爸不告诉她,叫她自己继续查。钱缘查到第五部辞典果然找到他,她高兴坏了,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女儿钱缘

现在很多父母,尤其是妈妈,在有了孩子以后一心扑在孩子上,放弃了自我成长。其实这样做是舍本逐末,随着孩子长大,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对自己生活起居的照顾,更需要父母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榜样,需要从父母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

杨绛的母亲虽然是个家庭妇女,照顾5个孩子每天忙的团团转,但她仍然不忘抽空充实自己。每当她有空闲坐在屋里安静地做针线的时候,就从搁针线活儿的藤框里拿一卷书出来,边看边笑,把这当做难得的消遣。每晚临睡前,她都会看几页书,《石头记》、《聊斋志异》以及一些新小说,就是在忙忙碌碌的日子里见缝插针地看完的。

母亲在言语上很少对杨绛有什么教育之词,却用她的行动深深地影响了杨绛。

现在很多人为了孩子的阅读问题头疼,为了让孩子多看书采取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其实,最好的教育其实最简单,做好你自己,你希望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先朝这个方向努力。


 尊重孩子

唤醒他的内在驱动力

杨绛不到十岁,就主动请愿和大姐姐一同前往上海启明学校上学。父亲觉得这个学校可以給孩子打下较好的国文、外文基础,就应允了。

杨绛天资聪明,但是考试很少得一百分。父亲并未过分在意,总是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他有时候也会考女儿词语,杨绛答对了,他高兴地笑,答错了,他也高兴地笑。

正是在这种宽松的家庭环境下,杨绛自由自在地发展出了自己的兴趣,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

到了大学以后,学校要求选专业。老师认为杨绛可以读理科,杨绛自己喜欢文学,但是她也很踌躇,不知道站在未来就业的角度看自己“该”选什么?

她回家请教父亲,父亲说:“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杨绛心里不踏实:“只问自己的喜爱对吗?我喜欢文学,就学文学?爱读小说,就学小说?” 父亲开导她说:“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有了父亲的这番话,杨绛内心释然,从此一头扎进文学的海洋,并且下定决心在自己热爱的文学领域里尽自己的一份力。从此,文学成了她一生的追求和爱好。

年逾百岁的杨绛仍在坚持阅读和写作

杨绛的父亲对孩子们的学业要求,不是从急功近利的角度出发,而是他们的兴趣点着手,因为他深知:为了功利可以努力一时,为了兴趣却可以奋斗一世。

更难得的是,父亲不会因为爱而产生控制欲,从而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把人生重大问题的选择权交到孩子手上,父母给予的是尊重和信任,孩子回报的是自尊和自强。

阅读是杨绛最好的保养品

父亲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杨绛,在她百岁的时候接受采访,讲到一个事例,抨击了现代功利性的教育。

“我从报上读到美术家韩美林作了一副画,送给两三岁的小朋友,小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又很快把话拿来要韩美林签名,问他要签名干什么,小孩说:你签了名,这画才值钱!”

杨绛感慨地说:“可惜呀,这么小的孩子已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价值观的教育难道不应引起注意吗?”

给孩子一副名画,却让他的眼里没有价格,只有美的享受,这才是真正的富养。

                                                                                      •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绛:真正的富养,原来是这样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dy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