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半个月前,无意中,在一个骑行群里看见自行车比赛的信息。查看比赛时间是周日,也就是4月16日,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交押金报名,从这点看,很大程度上,我属于冲动型的人格。报名后才发现,我只有一辆去年花2000入手的入门级山地车和一个骑行头盔。如果要参加比赛似乎还需要骑行服、挡风眼镜、魔术头巾之类的。在比赛前配置齐全,实际上由于比赛当天天晴适宜,魔术头巾没用上,挡风眼睛太拉风,放弃佩戴。骑行服还算用上了。
吊炸天的眼镜配头巾幸运的是,我的骑行队不错,男子青年组的第二名与第四名都在我们队里。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刚好与这两位同一车。作为新手,也好奇的跟他们聊了不少。首先,作为91年的我,在青年组里,属于高年龄段。其次,第四名的杨睿,说,过去的两三年他每天至少骑行2个小时以上的自行车。最后,第二名的小林显然比杨睿的懒惰一些,但是杨睿明确表示,他很难骑过小林。勤奋能让自己名次靠前,在一定的勤奋再加一点点天赋面前,勤奋还得靠后一点。有点伤感,好像确实也是事实。
第四名与第二名自行车比赛好像是一个比较冷门的运动,因为像我这样毫无基础的也可以随便参加,重点是比赛期间,包吃包住。只要骑到终点补贴100元,吸引了不少年龄18-22在校学生,只要有一辆山地车。就四处奔来。以至于跟我同住一个房间的一名是大二学生,一名是高二学生。跟他们交流后,我发现,这个世界的群体还是很多样性的,在我原有的理念里,高二学生应该在学校好好学习,准备高考的。大二学生,应该颓废在寝室耍耍网游,或者找女友啪啪啪才对。
读大二的,已经在重庆参加了两届的马拉松长跑,也是学校的中长跑干将。读高二的,辍学,打工三个月,赚了12000元,拿4000元买了一辆公路自行车,拿8000元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在与他们一起回家的途中,吃饭时,我还笑谈,最近认识的罗永浩不正是在高二的时候辍学,开始自我奋斗的吗?;曾经读的《乔布斯传》有写,乔布斯年轻辍学不久,把赚的第一笔钱全拿去印度朝圣去了。
大二、高二、我第二天,习惯性的早起了,独自走向阳台,与这么多爱好骑行的人呆在一起,是一件挺享受的事情。享受归享受,这只能是爱好。运动只能是辅助,不是一天的全部!理智脑趋势做完一些基本的日常,花了20分钟,读了一篇英文。原本是还有35分钟的口语练习,室友们都还在梦乡,只能放弃。
20公里的山地车爬坡比赛,9:00正式开始。给我勇气来报名参加这次比赛的唯一的一个动力是我经常跑步。基本上每天会跑6.5公里。心想:同为长距离运动,应该没什么区别。实际上,发现区别挺大。由于骑行的频率太低,即使骑行服上了贴了比大姨妈纸还要厚的海绵,在爬坡一个多小时后屁股老难受了,加上爬坡发力的主要部位在膝盖和大腿。跑步发力的主要部位是小腿。很不适应。我能做的就是咬牙坚持。后半程总是有人赶上来,有很多人在超过我的那一刻,很鼓励式的语气说:“加油!”说得我心理暖滋滋的。似乎又刷新了我的新理念,在我的定义里,竞赛应该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超过你的人应该会回头给你一个瞧不起的冷笑才对。
最后,我以第一名两倍的时间,骑行到了终点。对我来说,这属于我个人的里程碑。踏出了第一步,成为了能够上台的选手。
很是业余此次虽然是骑行比赛,在我看来,更像是共同爱好者的聚集。有太多的人是为了兴趣而来,比如:我的两个室友,他们在比赛前一天从合川直接骑过来的,路程180公里。待比赛完,下山后。我与他们骑了40几公里到重庆。在这段路程里,还出现一点小插曲,由于毛毛雨,高二的哥们,翻车了。几分钟后同一地方,一个穿着“重庆医科大学”骑行服的哥们也翻车了。常在路上骑,哪有不摔跤。
待我到家,一个多小时后,给那两哥们微信,他们还在骑回合川的路上,那时候已经晚上9:30了。骑行者的世界,外人很难懂。别人笑我们太疯癫,我们笑他人看不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