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所谓的喜欢或者爱并不会纯粹专一持久,而是内心(欲望)在不同时空和需要面前的不同表现和选择,有更合适的出现时,就会更倾向于去选择那个更好的。
但我们不能一口咬定一定会是如何如何,一定会有一个普遍性或者普适性。那些普遍性和普适性都是人们根据经验或者数据得出来的结论,以为是经过考验和甄别的,是理性的,其实是丰富的感性的集合,是对感性的概括,将不会有确论确解。
而我们时常自以为是的迷信自己的经验或者人类已知的经验,从而掉进了自织的罗网、认知陷阱——用若干“确定”的理性造就它对立面新的迷题,且被一叶障目而不能自我察觉。实际上,作为变数的偶尔性,在永恒塑造着真理的面貌,谈一或者谈多,都只是它的辩证和表征的结合体,对于此,一切哲学的求索与追问都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但随着变量发展,它也永远不会有穷尽。
也许,追求确定性恰恰是人类心灵缺陷的表现,那些固着的思想或者事物,是为了方便认知与定义,但“实体”是不受其确定如此的,总会有意外,有孤例,而没有一个唯一的尺度,于是很多时候大家又只能倾向于中和来调和矛盾,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尺度。有时候这是苟且,有时候这是智慧,却都与纯粹理想圆满无关了。
假如这不是思想的精纯的探界或冒险,大家确实可以糊涂一些,因为现实生活往往简单粗糙,不需要那么精细的思辨与成全。
很遗憾,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却对它缺少更多的包容与洗练。
——胡柳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