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春夏之古解

春夏之古解

作者: 智慧启蒙 | 来源:发表于2018-05-05 13:11 被阅读0次

春,蠢也。万物萌生、蠢动。夏,假也。假者,方呼万物而养之。宽假万物,使其繁盛。“养之长之假之仁也”,是说天与地联手,在夏季宽厚地纵容万物生长,是天地最为仁慈悲悯的季节。

《淮南子》曰:“夏为衡,衡以平物,使之均也。”

如果说春天是让一部分地区先暖起来,那么夏天便是“普惠制”,让万物均等地得到繁盛的机会。古人认为,春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和同,草木萌动;夏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地气张而天气盈。夏季是天之气与地之气互动关系最好的时候。

“天务覆施,地务长养。”天负责施予,地负责抚育。“德取象于春夏,刑取象于秋冬。”对于万物而言,春夏体现着天与地的功德。“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夏季万物之盛,乃是承纳天地之恩赐,人们对此谦卑地感恩。

气象谚语说:“立夏斩风头。”到了立夏,南方和北方的气压梯度减小了,风不再像春天那样喧嚣狂躁了。

古人说:“四月惟夏,运臻正阳。”因为夏至就开始生阴气了,所以农历四月是阳气最盛的时候。

《淮南子》曰:“立夏,大风济。”立夏之后,风力减弱。民谚也有“立夏斩风头”之说。

“仲春孟夏,和气所在”,如果以“一团和气”来形容立夏、小满之气象,或许比较恰当的。

“和气穆而扇物,麦含露而飞芒”描述的是一个理想状态。此时的风,只“动叶”不“鸣条”,更不“折枝”,像扇扇子一般柔和。

风小了,雨多了,“立夏无雨,碓头无米”。万物领受着雨露阳光的滋养。当然,如果按照日平均气温稳定高于22℃的气象学标准,很多地方是:虽然立了夏,依旧春当家。春与夏大体是“划江而治”的格局。但近些年,夏往往在立夏时节便急促地“北伐”至华北,春既无招架之功,也无还手之力。

一年之中,什么时候春天的面积最大?不是清明,不是谷雨,而是立夏。确切的说,是立夏的三候(5月15日至20日左右)。所以,如果以平均气温来定义节气,立夏或许应该改名为“盛春”更为贴切。

夏日修养

立夏之后,是“祝融司令继芳春”,天气渐趋炎热,体现着一个“火”字。此处的司令,不是领兵打仗的头,而是管理时令。祝融乃火神,它开示掌管时令了。人们或乐于夏,或苦于夏,皆因这个“火”字。“不但春妍夏亦佳,随缘花草是生涯”,无需畏惧,以随缘之心体验自然,春日是良辰,夏日亦是佳期。“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自是各有其美。“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天之道,春暖以生,夏暑以养……异气而同功,皆天之所以成岁也。”所以,春日修“生”,夏日修“养”。

“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夏季,我们不厌恶阳光,修一个“养”字,多一些修养,过一个无怒之夏。

相关文章

  • 春夏之古解

    春,蠢也。万物萌生、蠢动。夏,假也。假者,方呼万物而养之。宽假万物,使其繁盛。“养之长之假之仁也”,是说天与地联手...

  • 古体诗《堂前吟》

    古之狂客,有楚之隐士之流,亦有郭解,孟剧布衣游侠之倜傥者,身前之名荣耀当时,青史笔录,也足千古。 满堂衣衫白似雪,...

  • 《临摹常习》

    画坛之父徐悲鸿, 一洗凡马万古空。 吾辈临摹常习之, 努力耕作春夏冬。

  • 山村古道

    春夏以过,秋意浓浓,闲来无事,游行山村古路。 目之所处,黄绿相依,兴致盎然,踏入绿林深处。 林中之景,美不胜收,各...

  • 读书001

    所有读古书的人,若作译解,都是不由自主要以今译古。看来是以古解今,其实是以今解古。古人古事只在书本 (文物同样)中...

  • 千古难题之解

    文/王漫 俗语云:“媳妇背个锣,到处说婆婆;娑婆背个鼓,到处说媳妇。"意思是说从古至今,婆婆与媳妇关系不好搞,难得...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疟疾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疟疾 疟疾的意义 临床表现:疟疾外证,恶寒,发热,汗出病解,或热退病解,病解之后,一如平人。 病...

  • 师父脉法总结 - 草稿

    脉法解之四时脉体 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 人与天地同气也,阳气生长,则脉浮升,阴气收藏,则脉沉降, 是...

  • 师父脉法总结

    脉法解之四时脉体 天地之气,生长于春夏,收藏于秋冬。 人与天地同气也,阳气生长,则脉浮升,阴气收藏,则脉沉降, 是...

  • 遇见

    谷雨将近,春尽,天降大雪,为何? 百花未开,老树新芽,含苞欲放,何解? 余尝听古仁人之解,观古人之说,解今日之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夏之古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gs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