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来源于参观黄氏书室,由其“孔子像堂”的两面壁上的相关介绍誊录而成,意在了解学习备存。
10.江逢辰
江逢辰(1859-1900),字雨人,又字孝通,号密庵。归善县(今惠城区桥东)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任户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会试弥封官。自小聪明好学,从梁鼎芬学于丰湖书院、广雅书院。受梁鼎芬举荐,得张之洞赏识,与梁鼎芬一起成为张之洞的幕僚,曾任教于湖北尊经书院。
性情孝道,任官期间闻其母病,乞归故里,“侍母疾,号泣露祷,形神俱瘁”,母亲病故后,“蔬食益颓,冬不裘、夏不帐、哭无时、夜不睡”,终以毁卒,惠州人称为“江孝子”。1915年筑孝子亭(今荷花亭)祀于湖上丰渚。
精于诗词,文词瑰丽,梁鼎芬有“行见江山见此才”之誉。工书,书学北魏,尤工篆隶。主讲赤溪书院,在附近危崖绝壁大书深刻,字径二尺余,奇险峻劲,见者骇绝。还善画山水、花卉。著有《孤桐词》等。
11.青主
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笔名青主,又名黎青主。惠阳县府城(今惠城区桥西)人。著名音乐家、教授和翻译家。10岁参加童子试考第一,1912年赴德国柏林大学攻读法学,兼学哲学、社会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留德10年,1922年返国,历任广州国民政府大理院推事,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中校秘书,广东法官学校校务委员会副主席,第四军政治部少将主任等。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被国民党通缉,隐姓埋名开始了署名“青主”,自称“亡命乐坛”的生活。1946年起,任同济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及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德文教学,并翻译了一些音乐美术著作。
著述甚丰,主要有《乐话》《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创作出版了《清歌集》《音境》两本艺术歌曲集。著名的独唱曲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等。著有诗集《诗琴响了》,外国文学家评传《歌德》。精通德文,译著有海涅《抒情插曲》《一个人和他的名字》(小说)《豪福童话》和丽莎《音乐美学问题》等。
12.张友仁
张友仁(1876-1974),曾用名张夏、胜初。惠城区桥西人。毕业于两广简易师范馆。曾任中小学教员、校长。海丰、龙溪两县县长,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是广东省第二届人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09书年参加同盟会,联络会党,协助革命军攻占博罗和惠州。积极抗日,帮助惠宝人民游击队筹款,支持和保护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1944年参加东纵召开的国事座谈会,领衔发表反蒋通电。
主政海丰、龙溪时,廉政爱民,大办新学,建中小学百余间。关心民生,热衷修路,主持兴建广东首条公路惠(州)平(山)公路等。
学识渊博,文史皆精,尤其注重乡邦文化建设,曾收集一批珍贵的惠州古碑刻,倡建惠州私立丰湖图书馆。编著《博罗县志》《惠阳县志》《惠州西湖志》共约155万字,体例科学,资料丰富。深入惠州各地调查访问,撰写《辛亥革命在东江》《三洲田起义》《惠阳抗日八年》《罗浮山名胜古迹调查》等文。遗著有《茘园诗存》《扶藜集》《春秋今释》《丰湖文献录》《张友仁晚年诗稿》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