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一位校长朋友都会遇到校区业务扩展问题,若是扩展顺利皆大欢喜,若是扩展不顺利,不仅白白耗费人力财力,甚至可能败掉机构辛苦积累的口碑。
但是其实教培行业各个分赛道的运营逻辑并不一样,做小学的机构在进军中学,以及做中学的机构在下沉到小学的时候,所有的招生打法、运营思路、人才匹配都是不一样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培行业从小学到大学整整22年,这样的大跨度导致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及其家长对于教培产品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教师所具备的各项能力自然也是不同的。
所以,机构想要扩展其他年龄段的课程,必须要重点关注家长、学生的课程需求和教师能力。下面,以小学和中学为例,就这两个关键点来详细展开分析。
课程需求不同
无论是少儿英语还是作文阅读,这类小学的教培产品可以相对独立于公立学校的课程之外。因为家长在选择机构时,更在意是否有较为健全的、适合自己孩子水平和兴趣的课程体系。所以,一般少儿机构都很重视内容体系建设,这也是他们宣传的重点。另外,因为家长不会过于把培训效果和学校的考试成绩挂钩,所以机构有较长的时间周期和较大的自由度安排课程进度。
而这套逻辑,放到中学,其实是有问题的。
很多中学机构也以自己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卖点,但其实无论是宣传效果还是实际操作效果都很一般。原因在于,无论怎么设计这个体系,都要承认一个事实,就是这个体系一定是公立学校教学体系的补充。
那么,机构的课程进度就要考虑公立学校的授课进度和考试周期,课程难度也要考虑公立学校的考试要求。所以,学生和家长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完善的、能够替代公立校的体系,而是一个能够针对学生在公立校学习的不足而设计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老师在授课中如果过分注重课程体系,怕学生跟不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板块都不敢跳过,这样课时当然是不够的,毕竟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而你却想通过每周2个小时的课就达到和公立校一周课同样的效果,显然是很困难的。
那么怎么做呢?
首先,一定要考虑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足,然后针对性的设计补充和强化内容,而不是过多考虑体系性。其次,在宣传上不要强调教材和课程的体系性,而是要打上“名校同步”的标签,如“省实验同步辅导教材”。
教师能力需求不同
我之前上课时,小初的学生都有带过,也都是教授基础学习方法的课程。在这期间,我发现小学和中学授课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小学生如果不懂一个知识点或题目,是“真不懂”。这是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很有限,如果老师讲授逻辑和他们的思维不搭,确实讲10遍也不通;就别说很多学科底层的东西,不能奢求小学生立刻就懂,有很多是他们生记下来后在应用中慢慢体会懂得的。而中学生认知能力比较强,学习内容大多是也是应用层面的,如果他们不懂一个知识点或题目,很多情况下是“假不懂”——有可能是这个内容确实逻辑性比较强绕弯比较多他思维没跟上,多讲两遍就懂了。
所以,小学和中学对于老师最重要的教学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小学老师要更注重授课的逻辑性和形象性,家长也很看重老师的耐心程度。而在中学,老师的经验变得尤为重要,因为中学的内容多且杂,基础知识体系的学习自然是学生在公立学校的任务,学生参加课外培训一个很重要的诉求就是得到针对考试的指导。所以,在中学,年轻刚毕业的老师相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或有背书的公立名校教师的劣势是更加明显的,在家长眼里,这个劣势很难被“负责”和“耐心”完全抵消。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机构想要扩展其他年龄段的业务,一定要先分析课程需求和师资能力的差别后,再斟酌决策。如果您觉得今天的内容对您有帮助,欢迎您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