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成道之初,宣讲四圣谛:苦集灭道。
苦:
无论欲望是否满足,匮乏永如附骨之蛆
叔本华曾提出一个钟摆理论,
人在欲望不得满足时,
处于痛苦的一端,
得到满足时便处于无聊的另一端。
人的一生就像钟摆一样,
在这两端之间摆动。
五阴炽盛:色、受、想、行、识
“遮障”本性,心随境转,
如同火烤屁股,不得安宁。
其实,更精确的词是“匮乏”,
总是在占有、掌控、控制和验证,
总是有什么在逼迫你不断折腾。
所以人不是在追求,就是在对抗,
总有什么目标是需要去达成的,
总有什么事是需要去做的,
就像陀螺一样,一刻也停不下来
集:
人的一切行为,都在对抗非存在的恐惧
像一场龙卷风:
你不知道最初一丝风来自哪里,
它越来越强劲,带起更多的风,
卷起水雾,卷起波浪, 卷起沙石,
卷起树木,卷起漫天的烟尘,
卷起它所经过的能卷起的所有。
它越来越庞大,旋转,
带动它卷起的一切,遮天蔽日。
但那龙卷风并没有一个内核,
它裹挟一切,但它的中间是一个空。
就像人的一生,
只能通过不断集聚更多的东西,
来确认/证明“自我”的存在,
集聚物质——
身体是我的,房子车子是我的,
衣服是我的,银行卡里的钱是我的;
集聚关系——
他们是我的父母,他们是我的儿女,
他们是我的同事,他/她是我的情人;
集聚想法/知识——
我知道这个,我明白那个,
这个是错的,那个是善的,
我爱这个人,那个人不爱我,
这个是有价值的,那个是没意义的??
可,
那个核心是什么?那个中间是什么?
这一切物质、关系、想法、知识,
都附着在的那个“我”,究竟是什么?
“我”是什么呢?
你会发现,“我”就如同那个龙卷风,
你不能停下来,正如龙卷风不能停下来,
因为它一停下来,那个龙卷风就没有了,
而你一停下来,你就会发现你什么也不是,
你就不存在了。
这就是“自我”的模式,
集聚而有,却并没有一个核心,
那个核心是空的,是不存在的。
灭:
翻遍每一块石头,直到发现什么是真的
世上一切有效的修行法门,
剥去各种神神秘秘的外衣,
不过“止、观”二字。
什么是止呢?
就是停下来,让不断折腾的停住,
不再去抓取、占有、掌控、验证。
就像让一场龙卷风停下来,
真正地停下来,停下来是第一步,
停下来才有深入内心的可能,
否则,都是“心外求法”。
正如克里希拉姆提说:
看在上帝的份上,你就不能静一静吗?
真正停下来,然后就是观。
观,是看见,是审察,
我到底是什么?什么才是真的?
这个身体是我吗?
这个身体的哪个部分是我呢?
四肢?五官?心肝脾肺肾?
到底哪一个才是我呢?
我所占有的东西是我吗?
脑子里那些观念是真的吗?
那是“知非即舍”的过程,
但那个知非,要是你亲自去审察,
不能依靠任何二手知识或别人的结论,
你得真真切切地去“知非”,
否则那个结论对于你而言,
只是一个知识,没有半分用处。
就好像你听人说“生死只是一念”,
照样怕死怕得要命一样。
佛陀修无想定三年,修苦行六年,
得出“无想非道,苦行非道”的结论,
可不是那么简单随便的事情。
去内观一切构成我之为我的,
心理的(观念),身体的,与世界联系的,
就像一次自我“解剖”的过程,
拿起手术刀,一刀刀,一个个,
细细地剖开,仔细地审察,
那是一个非常残酷的过程,
那是信念、勇气与诚实的旅程。
停下来,不再向外抓取,
然后翻遍所有的石头,知非即舍,
这就是真修实证。
道:
从此不再分裂,活成跳动的火焰
《心经》:无苦集灭道。
在那个内观的过程中,
在那个自我追问的过程中,
如果你足够诚实,足够有勇气,
走得足够远,会在某一刻,
你超越了“自我”,断送了“自我”。
最精深的思维,断送了思维;
最真挚的追问,断灭了追问。
你会发现,一切都是体验,
苦乐悲喜又有什么分别呢?
你无需集聚来证明存在,
因为你就是那流动的存在!
“我”本来就是不存在的,
更没有一个“我”需要去灭除。
万物本来都是一体的,
又何须消弭分裂达成合一?
不是找到答案了,而是问题消失了;
不是追寻到目标了,而是追寻者消失了。
从此,你被点燃了,
被释迦牟尼那束火焰,
被耶稣那束火焰
被老子庄子那束火焰,
被苏格拉底那束火焰,
被千百年来无数悟者的火焰点燃了。
那生命纯净的燃烧,
没有烟的火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