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书房对联选萃:惆怅(二编一)

书房对联选萃:惆怅(二编一)

作者: 流水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1-17 11:08 被阅读0次

    有理想的人才会忧伤,有追求的人才会惆怅。这一讲,我们再来说一说惆怅。

    先看溥儒(1896-1963)先生一副:

孤云欲起仍依岫,寒月微明始傍楼。

    大家看这一联,其意境之美、文辞之妙,就在这欲言又止、欲说还休,不好说、说不好之间。

    上联“孤云欲起仍依岫”,好像是在说——你说这片孤云呀,总琢磨着要出去转转,但刚飘离山谷一点点,却又莫名其妙地回去了。

    下联“寒月微明始傍楼”,好像是在说——皓月当空,那太亮了;重云掩月,那又太暗了。唯有轻云抚月、朦朦胧胧,才最合我的心境。

    作者想说啥,谁也说不清。但他的心思,或许和秦少游差不多吧: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接着看罗振玉(1866-1940)先生一副:

曰归曰归岁聿暮,其雨其雨日放中。

  上联“曰归曰归岁聿暮”,是说——江湖漂泊,几多艰辛。常想回到故乡,无奈总是一拖再拖、难以实现。唉,这一年又快要到头了,回家的希望又落空了~

    下联“其雨其雨日放中”,是说——看天气总像要下雨,可一次次的老也下不来。这不还没下几滴,太阳又给出来了。

    大家看,这一副写得既古朴典雅,又清新直白。心中的惆怅这样表达出来后,是不是就能消减一点呢?

    关于上联“曰归曰归岁聿暮”,这里再补充几句。

    传统中国以农立国,乡土观念特别浓厚。因此不管漂泊到哪里,故乡总是一个人魂牵梦绕的心灵港湾。这种情节:

就是“乡愁”

就是“衣锦还乡”

就是“树高千尺落叶归根”

就是“春运大潮的匆匆行囊”

就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就是“有一个地方,那是快乐老家”

就是“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就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就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就是“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

    下面看陈佩秋先生一副:

云山一一看皆美,竹树萧萧画不成。

    这一副“云山一一看皆美,竹树萧萧画不成”,是说——大自然的青山绿树、白云翠竹,万色千姿,美不胜收。只可惜我学艺不精,笔墨不工,虽然日日案前未停手,不辞镜中朱颜瘦,却总也画不来呀。

    俗话说:眼高手未必高,但眼低了手肯定高不了。越是能领略到自然的无尽大美,才越会觉得自己水平不行。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一副对联,正是艺术家苦苦追求、永不满足的真实写照。

    接着看曹鸿勋(1846-1910)状元一副:

灵犀美璞无人识,翠草仙芝匝地生。

    这一副“灵犀美璞无人识,翠草仙芝匝地生”,讲的是传统文人的典型惆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混迹凡尘,与时俱废。

    这里的上联,出自东坡先生的七律《题沈氏天隐楼》:

楼上新诗二百篇,三吴处士最应贤。

非夷非惠真天隐,忘世忘身恐地仙。

散尽黄金犹好客,归来碧瓦自生烟。

灵犀美璞无人识,蔚蔚空惊草木妍。

    下联出自东坡先生的另一首七律《瑞金东明观》:

浮金最好溪南景,古木楼台画不成。

天籁远兼流水韵,云璈常听步虚声。

青鸾白鹤蟠空下,翠草玄芝匝地生。

咫尺仙都隔尘世,门前车马任纵横。

    下面看杨岘(1819-1896)先生一副:

破除万事无过酒,寻思百计不如闲。

    这一联“破除万事无过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言辞虽浅显,但似有深意存焉。

    大家想想,一个人不管能力大小、地位高低,总会遇到你能解决的问题,也会遇到你解决不了的问题。美国总统的烦恼,不见得比平头百姓会少。

    俗话说:能改变就去改变,不能改变的就去适应。那怎么来适应呢?“破除万事无过酒”,可以算作一个选项吧。

    人生在世,事多烦恼必定多,事少烦恼自然少。年龄越大,你就越会感到无事一身轻的美妙。这就是“寻思百计不如闲”。

    接着看唐 驼(1871-1938)先生一副:

观书下帷wéi久,看剑引杯长。

    上联“观书下帷久”,是说——读了这么多的书,积攒了一肚子的学问,就等有机会大显身手了。

    下联“看剑引杯长”,是说——左等右等,机会怎么就不来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只能抚摸着手中的长剑,借酒消愁了。

    穷愁苦吟的书生贾岛,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愤懑: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下面看沈 卫(1862-1945)先生一副:

银筝红烛三更语,长剑深杯万里心。

    这一副“银筝红烛三更语,长剑深杯万里心”,又提到了文人排遣惆怅的一种手段。

    大家都知道,孔子收过很多弟子。拿人家学费(腊肉),就得教人家技能。孔子教授的技能就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学生们学好这“六艺”,就可以去为贵族服务,混口饭吃。“六艺”中的“乐”,就是演奏乐器的技能。

    因为有这么悠久的传统,所以后世的文化人大多都会点音乐。最起码,懂音乐也是文人引以为荣的雅事。

    大家看上联“银筝红烛三更语”,就是夜深人静,红烛高擎,十指挥洒,七弦和鸣……一曲弹罢,心中的不平或许会释然许多吧。

    愁闷需要排遣,痛苦需要发泄,音乐确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接着看陈洪绶(1599-1652)先生一副:

任头生白发,放眼看青山。

    这一副“任头生白发,放眼看青山”,一个“”字,一个“”字,笔力十分饱满,既见旷达与超然、又似有倔强与不甘。

(说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留言联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房对联选萃:惆怅(二编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kc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