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当年我的奶奶家底薄,父亲排行第二,奶奶给父亲分家时,分了我们家一斗小麦,一袋子玉米,一个粗瓷大海碗。那一斗小麦在我父亲的舅舅家换成了一袋子高粱,那袋子高粱磨成面 ,和那袋子玉米,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寒冬。
在父亲母亲的辛勤劳动付出后,我家慢慢地有了起色。家里父亲是顶梁柱,父亲一边教学,一边操持地里的活计。出得苦力多,饭量也大。使用粗瓷大碗是父亲的专利。
粗瓷大海碗也是瓷,也有着瓷的美丽,可它毕竟不同于细瓷,也没有细瓷的珍贵,也不像细瓷那样易碎。对粗瓷的爱护是磕磕碰碰或者是碰掉点儿瓷,甚至粗瓷的全身会留下些细细的裂纹,但不至于立刻碎了,依旧可以使用,拥有了粗瓷不会刻意珍爱,随意摆放在各处就行了。母亲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只粗瓷大海碗。一般情况下,不让我们接近粗瓷大海碗。
那年冬天的一天,我趁家里刚开饭,母亲不在锅台旁,我偷偷地用父亲的粗瓷大海碗盛了一碗面条稀饭,本想给母亲打一打下手,给家里帮一下忙。我端起饭碗走了没几步。谁知饭碗太重,太烫手了,这个碗落到了地上,面条稀饭撒了一地,那个父亲专用的饭碗打碎了,我悄悄地溜了出去,躲在村南麦场里一个麦秸垛的洞里,竟然迷迷糊糊睡着了,家里父亲、母亲和我的两个姐姐在村里找了一个遍,邻居去麦秸垛找引火柴时,发现了,告诉了我的父母,我做了一件错事,把家里唯一的那只大海碗打破了。
那时候我天天期盼锔盆锔碗的手艺人走街串巷来到我们村,锔盆锔碗的手艺人招揽生意声音好听,锔盆喽锔碗啦!锔盆喽锔碗啦!锔盆喽锔碗啦!
当我们把碎碗片交给锔盆锔碗手艺人手中,先谈好价钱,随后手艺人像变戏法的,拿出做活的家当。锔碗匠坐在小板凳上,膝盖上蒙一块厚布,先用小刷子把要锔的碗碴和坏碗的掉碴裂纹处刷干净,然后把碴和碗对好,用一根带钩的线绳,把钩挂在坏碴的碗沿上,线绳从碗底绕几圈把坏碴固定住。按着拿出杆钻,用类似琴弓的“钻弓子”弦绕在钻杆上作动力,在碗和碴上钻出成对的小槽,再用砸扁的铜丝做成的锔子嵌入槽内固定住,外面抹上油灰就算补好了。
那只被修补以后的粗瓷大海碗,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地记忆。
那只被修补以后的粗瓷大海碗, 我至今还精心地保存着。
村民的日子一天过的比以前好了,家家户户每年都添置了,新的衣物,家家户户随时购买了细瓷碗。
细瓷碗,黑黑的不如现在瓷碗白,贴画、胎厚、口大、底细、碗底后,端起烫饭不烧手。时代特征鲜明。
家里的饭碗难免有损坏的,打碎饭碗是大忌,家里的人们也只是说说岁岁平安而已。
锔盆锔碗的手艺人,不再有锔盆锔碗的活计,修壶底,换锅底的生意至今还有。
把自己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中。吃自己的饭,端好自己的饭碗,人要学会知足。
饭碗更新换代很快,饭碗越来越精美,越细致,花色也好看,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有釉下彩,微波炉适用的饭碗。饭碗有大有小,饭碗不但有搪瓷、竹、木、塑料、玻璃、陶瓷、不锈钢等等各种材质的碗。我们郝桥中学餐厅使用的饭碗就是不锈钢保温碗。
前几天,我路过春蕾学校东200米路北排水沟里30只碗被主人遗弃了。
我个人认为只要:“饭碗还能使用,就应该使用 ,人们要惜物知足。”民以食为天,吃饭真的离不开饭碗。
有关《碗》故事今天就讲到这里吧!明天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