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做好阅读规划轻松应对幼升小
首先,阅读主题可以更加丰富,从这一年开始,很多书就已经开始有了抽象的概念,可以培养孩子抽象的理解力。有些话题可以开始了,比如《尼古拉的三个问题》、《天空在脚下》这类绘本都有它哲学和抽象的意味。
比如关于生、死、关于爱、权利、正义等在绘本中体现非常多,到小学高年级会有更复杂的文章,案例讨论,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会更多,对他的写作非常有帮助,
比如有学科知识方面的需求,电、磁、光、生物,这个时候学科概念开始出现。我们有意识的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数学、历史、社会、政治、经济这一类的绘本或者小的动画或者影片都可以给孩子看。
目的不是为了获取这个知识点并且掌握,而是让孩子知道知识,对知识产生更多的兴趣,产生联想和追问,培养孩子兴趣的广度而不是深度。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千差万别,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孩子的发展速率不均衡,家长应该认认真发现他,发现优势,多鼓励的思维来为孩子这么关键的一个入学前的阶段做准备。
这个时候的阅读,绘本也可以,每页几十个字的书可以增多,从绘本到文字上的过渡阅读都可以,前面阅读做的好的话,孩子开始直接认字了,注意,孩子学习和认字,都是生活中用,游戏中用,而不是为学而学。
将学习变成按部就班是不对的,孩子需要多维刺激,家长可以开展圆桌派对,让孩子讲故事,家长参与进来,游戏剧,表演剧,角色扮演等,互换性朗读,接龙游戏,组词等都可以。孩子这个时候有可能问题比较多,家长不会咋办,还是引导到书上来,一起和孩子去书中找答案。
最后一点,完全禁止玩电子产品似乎不容易,可以控制时间,即和孩子商量某个时间段,全家都收起电子产品,所以,管教孩子就是管教自己,父母成为一个管教自己的人,你会发现孩子的成长变得非常顺利。
>7 ——8 岁阶段,提高阅读质量,成为优等生。
这个时候的孩子分化非常严重了,如果我们正常的按照生活阅读陪伴的这些方法,百分之六、七十的孩子七——八岁,识字量达到 2000、3000 ,这是什么概念呢?在认字量方面,基本可以达到小学毕业生水平了。
可以读什么呢?文学故事,小说,语言童话等等。 虚构的内容可能要占到将近一半。那剩下的就是有百科知识,还有一些纪实性的故事,信息和文章。
可以看新闻,从知识的角度来说,可以读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建筑。 可以看中国古代的科技。读无穷和有限,理解死亡和年轻,触摸永恒和短暂,都可以,非常广泛。
那孩子读完书之后做什么?对书的思考和表达,他可以用绘画、演讲、提问来表达,他可以创作。
7——8 岁最重要的事是帮孩子逐渐发现他更多的兴趣和更多的优点,并且形成他的主题研究。 除了看书,我们需要和孩子交流,尤其是爸爸,每天拿出 5 —10 分钟来,成为他的观众和听众,不断鼓励他。比如有的孩子对兵器非常感兴趣,让他讲出他的想法,拓展他的主题研究。
这样他的兴趣和主题,就可以有深度和延续了。这些无论是图像的还是声音的或者录像,一点点绘画,一点点书写,都可以。
另外,有一个重要的话题,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尤其是阅读怎么办? 我们一定要找到原因,孩子为什么不感兴趣?
我们家长的任务不是完全顺着孩子说不感兴趣就不做了。 我们能做两件事情,第一找原因,第二,我们自身投入进去,帮助孩子拓展他的兴趣领域。
孩子课外阅读的质量决定了他是否能够成为优等生。 并且是,孩子课外阅读的质量,决定了他能否未来成为在中考和高考中脱颖而出的人。
我们不要只是盯着他的课本知识分数与排名。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孩子的表达和思考。 是要看看孩子想说什么?他是怎样理解的?
课本是孩子的一种读物,我们应该焦虑孩子对这些读物的思维能力在哪?他的文字性的阅读的兴趣在哪? 适当的训练,有一点点就够了。如果我们用更好的方法,孩子会有更多的丰富的体验和成功。
所以,我们家长要学会区分层次,就是考试分数是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目前来看还不是。 这时候孩子考 70-90都可以。 不要焦虑,而是要观察孩子,在分数的背后,我们更加应该注重什么?他的最高品格是什么?
交互性的讨论,学会思辨,倾听和说服他人,勇于去探索和尝试,这些不都是吗?
所以 7——8 岁时候非常关键的就是在发展这些能力。 而 7——8 岁的孩子由于到了一年级和二年级,他们在社会上、在校园里也会发生更多的事情。
我们在教育孩子不该做什么的时候,和该做什么的时候,通过大量的读物,他能够明白里面的感受和道理。我们会发现很多我们期待的教育,是可以水到渠成完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