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艺人池子与栏目公司笑果文化之间的新闻刷屏,原本艺人的八卦新闻我是不感兴趣的,但是因为池子与笑果公司之间因为劳务关系所产生的的矛盾把某银行泄露客户资料一事揪出吗,让很多吃瓜群众对个人信息安全着是觉的不安全了。
事情的经过大概就是艺人与公司产生薪资分歧,协调无果,池子申请劳动仲裁,公司进行反仲裁要求艺人索赔3000万,并附带了艺人账户收支情况。随后艺人因为个人隐私被泄露质问某银行,银行的解释是为了维护大客户关系,迫于舆论压力,凌晨赶紧解释道歉,并对相关人员做了处理。看似银行给出了处理措施,但是似乎在掩耳盗铃,把泄露客户信息一事处理成了内部个别员工责任,进行了内部处理,但是广大网民却没有那么好糊弄,对某银行处理方式不买账,随后国家相关部门开始介入。
那么我们要追问一句谁给你的特权可以随意泄露客户资料,银行的解释是为了维护大客户,这更可笑了。难道大客户就可以不遵守法律,超越法律之上,如果那样银行就成了犯罪的帮凶。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没有个人同意,或者用于国家特殊需要不能够对外泄露。而某银行却为了维护大客户大开方便之门,这样每一个户口都会没有安全感,自己的信息是不是可以很容易的被别人拿到,一个企业的信誉对一个企业意味着什么,我相信那些企业家心里更清楚。
前段时间出现的某行为法院人大开方便之门,在排队取号办理业务时,竟然允许法院人员公然插队,当记者关注此事件时,行长说成是当时经理处理问题方式欠佳。如果法院有公事我们公民配合也没什么,但是如果有公事处理为什么银行不能单独处理,而要采用公权力挤压个人权利空间,难道私人权利就可以随意被侵犯。后续记着采访行长的时候,行长也采用了推脱经理处理方式不恰当的说辞,难道出了问题个人承担成了我们处理危机事件的固定模式。庆幸的是做错事的不在是临时工,临时再也不是背锅的主角。
网上经常有个段子调侃银行,说深夜拿卡取钱卡被吞,要说卡被吞了没人来,要说取款机多吐了钱,银行工作人员马上到,可能这是在调侃,但是这是不是人们对银行的日常工作行为的一种反应呢。我们每个人都和银行打交道,不可否认很多银行的服务质量不错,但是部分银行的服务意识和态度是不是真的需要反思一下呢。希望通过这次事件整个金融体系的服务标准能有所改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