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程序近期卓越的市场表现,创业者可能要重新思考小程序的真正价值。
在小程序公测一周年之际,据后台数据显示,使用该平台制作并成功上线的小程序已经突破了2万款。主要集中在零售电商、餐饮、休闲娱乐、教育、旅游等行业领域。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小程序消费模式的深入研究,发布了一份《小程序变现能力及消费用户洞察数据报告》,总结出了对中国小程序行业极具价值的洞察。报告显示,小程序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发展,变现能力已经凸显,其中零售电商和餐饮行业两大领域的小程序月流水环比增长在8月时均已超过60%。此外从报告中还可以看出,小程序已经基本渗透到微信活跃用户人群中,用户使用习惯逐渐形成,小程序用户数量预计在Q4阶段可增长至2亿。
小程序真的没有流量红利吗?
虽然小程序问世的初期阶段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流量红利”,但其用户量在4月份之后就出现了明显攀升,8月份约有15000万台设备使用过小程序,实现了成倍增长。这与小程序的入口及各项能力开放的速度有很大关系。微信团队最初在这方面颇为谨慎,在众多媒体臆测面前一直保持低调,只在部分品牌企业入驻的小程序中试水。“亲儿子”摩拜单车小程序早在二月时接入“微信扫一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有了前期的稳妥布局,后续的集中发力便有了显著的效果:面向个人开发者开放和门店小程序等能力的接入迅速降低了开发门槛,吸引了大量商户涌入;公众号关联、附近的小程序等入口的逐步开放,也带来了爆发式的流量增长。
与内容导向的公众号不同,小程序的密集使用时段集中在每天9点至18点。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意味着用户在最容易接触大量线下场景的时间里产生了使用小程序的需求。小程序在线下场景的高频次使用现象,主要得益于“附近的小程序”功能以及小程序码的普及。两者不仅能让用户更容易获取小程序的服务,也为商户触达精准用户提供了更多维度的渠道。
小程序入口的多样化和微信支付的易用性,缩短了用户在线下场景获取服务的路径。未来小程序的线下流量预计将超过30%,成为用户通过微信获取线下服务的重要枢纽。
小程序或将取代“美团”?
不过据调查,在有意开发小程序的商家中,超过八成缺乏独立开发能力。
社交+电商?比微商更聚流量的B2C模式
不过,这些小程序的月流水环比增长并没有和订单量的环比增长趋势一样迅猛,直至5月份才有明显增速的势头,其中电商类小程序的月流水环比增长比在8月份时达到了62%。可以看出,在一开始没有摸清小程序的变现形式前,商家倾向于用小额商品试水,在获得积极的市场反应后,开始增加大额商品的铺货量,寻求更多的盈利空间。接近10%的电商商家将小程序作为核心营收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程序开发工具即速应用提供的众多小程序营销组件中,使用秒杀和拼团组件的用户最多,分别占比14.6%和12.3 %。会员卡、集集乐、预约、外卖等营销功能也备受商家青睐。借助微信天然的社交属性基础,许多电商小程序似乎已经找到了区别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独特营销模式。
日趋成熟的小程序生态
经过将近一年的发展,小程序基本上已经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
(点击查看高清大图)
以腾讯视频、美团外卖、摩拜单车等为代表的品牌企业基本上已经入驻完毕,电商、餐饮、工具、内容、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创业者也在陆续涌入。同时,传统行业的企业为加快渗入移动互联网的节奏,从原有App渠道向小程序转移。
以微盟小程序为代表的第三方开发工具、Bass服务、分析工具在小程序生态生态中也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工具和平台降低了小程序开发和运营的门槛,促进了小程序生态的繁荣。
小程序行业开始受到重视,催生出知晓程序、通晓程序等以小程序为主题的媒体和应用商店,众多投资机构也关注小程序市场。
可以说,小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孵化平台,创业者和个体商户可借助小程序迅速完成首批用户的积累。另外,微信小程序也为其他超级App提供了可借鉴的“小程序”模式,目前支付宝小程序、小米直达号等已经紧随其后开始探索市场。
小程序在细分领域上的运营模式仍处于尝试阶段,面对用户需求的升级,需要在精细化运作上继续深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小程序俨然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创业者最大的机遇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