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系统之美》

读《系统之美》

作者: 阿威说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6-13 01:25 被阅读0次

读完这本书,再结合《系统思考》,对系统分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想要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得明白系统是啥,内延和外涵包括了哪些,有哪些特征;然后要知道怎么样才是系统思考,分析思路是如何的;最后当然要用这套思想来指导实践,通过系统分析来更好地反映现实,找出问题的本质,探究在各种驱动因素处于不同状况是,可能会出现什么,从而采用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

像很多指导性的书籍一样,《系统之美》、《系统思考》只是给出了如何分析问题,而这些问题只局限于作者罗列的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并不具有实际性、普遍性和迁移性的。

如果往更高的抽象层次理解,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命题——“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听起来道理都懂,但要做到恐怕难之又难,因为从系统的观点看,“做到”不仅仅取决于做的“人”或者“组织”这个系统,还取决于他们边界之外的“环境”,而“环境”往往潜伏着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因素。

这样一来,从“知道”到“做到”,中间横亘着鸿沟,填平鸿沟,需要的不仅仅是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有时,运气也相当重要。但是,面对问题,如果缺乏基本的系统思考,不理解系统里面的结构、行为和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来像无头苍蝇那样乱撞,试图找出解锁钥匙,成功的可能性可想而知。

我想,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给出了分析问题的方向,是努力逼近事实、反映客观现实的分析思路——这样总比乱撞的好。

缺乏系统思考,往往会导致一下问题:

  •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 只看现象,不见本质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本位主义,局限思考

1、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存量、流量、反馈、回路

  • 存量是所有系统的基础。所谓存量,是指任何时刻都能观察、感知、计数和测量的系统要素。
  • 存量有巨大的惯性,一般变化缓慢
  • 流量,使存量变化的要素,包括流入量和流出量
  • 从系统循环图的角度看,流入量可理解为增强回路,流出量可理解为调节回路
    反馈,系统是如何工作的。是存量和流入量、流出量的相互作用。
  • 反馈回路,一个反馈回路就是一条闭合的因果关系链,从某一个存量出发,并根据存量当时状况,经过一系列决策、规则、或者行动,影响到流入量和流出量,继而反过来改变了存量。

2、任何系统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这三个要素,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是功能或目标,连接也非常重要,改变要素之间的连接,通常会改变系统的行为,而相对地,要素重要性低些,但人们往往只看要素。

3、盲人摸象的故事,实际也只是从要素来说明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4、研究系统,应该从细究要素转向探寻系统内在的连接关系,即,研究那些把要素整合在一起的关系。

5、系统的连接是通过信息流运作的。信息使系统整合在一起,并对系统的运作产生重要影响。

6、系统具有适应性、动态性、目的性,并可以自组织、自我保护与演进。

7、反馈回路所传递的信息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不能立即改变系统当前的行为。

8、在一个由存量维持的调整回路中,设定目标时,必须适当考虑补偿对存量有重要影响的流入和流出过程。否则,反馈过程将超出或低于存量的目标值。

  • 部门产品的用户群体和营收正好是这个情况。处在成熟市场,存量用户,营收平稳增长。有重要影响的流入量出现在开学后,流出量出现在暑假,欧洲假期。

9、调节回路上的时间延迟很可能导致系统的振荡。

10、系统的三个特征: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

  • 适应力是有限度的,也会动态变化的
  • 不能只关注系统的生产率或稳定性,也要重视其适应力,即自我修复或复位的能力
  • 自组织,塑造自身结构、生成新结构、学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能力
  • 层次性,使系统更稳当和更具适应力,并且减少了信息量,使系统各部门更容易记录和跟进
  • 在具有层次性的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内部的联系要多于并强于子系统之间的联系。

11、还原论虽然有局限性,但是分析问题,如果能结合还原论和系统论,实际效果可能更好,因为还原论的分析问题比较线性,能快速分析和执行,适用于某些简单的组合问题。

12、结构、行为和事件

  • 系统结构是行为的根源,而系统行为体现为随时间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 结构是存量,行为是流量,事件是表象
  • 系统思考要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 带来的启示
  • 基于行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在预测短期经济走势时很有效,但在做长期预测时却表现得很差
  • 人们比较沉迷于系统产生出来的事件,却很少关注系统行为的历史,也不善于从后者中发现线索,去揭示潜在的系统结构。
    • 系统结构才是系统行为与事件产生和演进的根源所在

13、系统动力学创始人——福瑞斯特,其弟子圣吉写了《第五项修炼》

  • 当我们在创建模型或者应对延迟时,可以先问问系统里的每一个人,他们认为时间延迟有多长,对其进行分析、做出最精准的预测,然后再扩大三倍。
  • 侯世达定律——做事所花费的时间总是比你预期的要长,即使你的预期中考虑了侯士达定律

14、有限理性,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就是有限理性

  • 盖因市场经济下,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有时会造成公共悲剧。
  • 系统中的每个角色的有限理性可能无法产生促进系统整体福利的决策。

15、想要有所变化,就必须对系统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改进信息、动机、抑制因素、目标、压力以及对某些特定角色的限制等。

相关文章

  • 读《系统之美》

    读完这本书,再结合《系统思考》,对系统分析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想要进行系统分析,首先得明白系统是啥,内延和外涵包括...

  • 《系统之美》,No.1,思思,无处不在的系统

    今天,我们开启第12期共读输出便签活动,这一期的书籍是《系统之美》 《系统之美》是一本简明扼要的系统思考入门指南,...

  • 2018-03-16

    系统之美

  • 对于系统学习

    记书名:《系统之美》《系统思考》

  • 系统眼光解析若干系统

    正在重新读《系统之美》,尝试用系统的眼光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系统 书里前3章的知识: 1 系统有三个基本面:系统要...

  • 与系统共舞—读《系统之美》

    在这个世界中,真正的难题不是判断世界本身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最常困扰我们的往往是,世界是基本理性的,但并非完全理性...

  • 系统多棱镜:找到属于你的系统之美—读《系统之美》

    系统理论,就是人类观察世界的一个透镜。——德内拉·梅多斯 因为之前上写作课的时候,深刻意识到自己在系统思维方面存在...

  • 《系统之美》发现系统之美

    最近看完了《系统之美》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世界上无处不在的系统,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 第一部分:系统...

  • 系统三要素

    系统之美系统之美三大特性:适应性,自组织,层次性。如何发现自己的系统之美?做到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事物。取决于观察方式...

  • 78/100天 《系统之美》

    2016-3-4 如何通过系统的思考,来做出合理的决策? 《系统之美》,能够回答你这个问题 《系统之美》 决策者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系统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pd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