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现实,过去与现在,相差十万八千里,一块钱也如此。
以前的一块钱有多值钱?
很多年前,一元纸币还是大家口袋里的“主力”,价值等同于现在的百元大钞。
“儿子,这是一块钱,还有这个月的粮票,帮妈妈把菜都买回来。再割点肉,咱们今天晚上包饺子~路上可要看着点,千万别弄丢啦...”
话音没落,一个穿着灰蓝色涤纶衫的孩子“咻~”的一声飞出胡同口,一溜烟儿已经没影了。
70年代,一块钱是金贵的,可以买到6斤大米,1斤猪肉,进5次理发店,还有一家人几天的口粮...
要开学了,华子跑水房去找妈。大声说:“妈!我和大老笨买本儿去。”华子妈甩甩沾满泡沫的湿手,从裤兜里掏出一张红色的钞票。
带着这一块钱,在楼下的军民商店,华子差不多能把一学期要用的文具都买齐了。田字格、作文本、大小演算本、图画本、五线谱、钢笔水、铅笔、橡皮...
80年代,一块钱是一个孩子的童年印象:撬开三瓶桔子汽水,再买五根冰棍儿,围着老公园的水池疯跑...足足一群人的狂欢...
院子门口华子10岁的弟弟嘟着嘴一言不发,“你这个孩子,没看现在几点了,怎么还不去上学!”
“妈,给我一块钱,每天不到饭点我就饿了,学校食堂油水太少,每天都吃不饱~”
直到一块钱到手,华子弟才心满意足背着挎包和等着自己的小伙伴一起跑去了学校。
90年代,一块钱对孩子来说是每天上学前的致命吸引力:身上有一块钱,学校的小卖部能看到的好吃的大概都能尝一尝。一包冰袋、两根辣条、集齐卡片可以得大奖的小浣熊干脆面...承包一个小学生一整天的快乐。
然而在今天,一块钱还能买到什么?
在北京打工的重庆小伙王斌,每天早上上班前都会习惯性地摸一下兜,看看有几块钱、够不够吃顿早餐,很多时候他只摸到一块钱,这意味着他只能在街边那种看上去连基本卫生条件都不具备的早点铺上买2个小得像旺仔小馒头的小笼包,或者是一碗粥。
但是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吃饱。有时候,他还不得不省下这一块钱,因为要用它来坐公交车,当然,这一块钱现在连公交车都上不了。
全职妈妈林女士每天要精打细算过日子,让一块钱也有用武之地。
因为在便宜的早市上,一块钱可以买一个西红柿或者两个橘子;在晚上快打烊的面包店里,一块钱可以买到原本两块五的小面包;在批发市场,一块钱可以买两根铅笔,或者一块橡皮,或者两个小练习本;在接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块钱的老冰棍或者热狗足够孩子高兴半天。
收废品的老冯来自河南驻马店,在广州的一个小区定点收购废品已经好几年了。问他一块钱能做什么,他的回答是:“一块钱在俺们农民工这里,也干不了啥了。”随后他想了想补充说:“一块钱能在我们卖废品那个地方附近的一馒头店买两个馒头,不过挺小的,一个人也不够吃,一块钱现在基本上也买不到什么菜。”
以前老冯还经常逛一元店,现在一元店都没了,都改成两元店了,“两元店里的东西也不能要,我去买过牙刷,刷一两次就掉毛,东西不行。”
在你的城市,一块钱能做什么?
在宜昌,坐个公交车都要两块钱起,而一块钱只能买到一个素包子、一根油条、两袋辣条或者在餐馆里让老板加一片豆干儿;
在天津,一块钱可以骑一小时共享单车、买一根老冰棍、一个打火机或者一包小纸巾;
在杭州,一块钱可以买一杯豆腐脑、一杯豆浆、一个小花卷儿或者两根小布丁;
在成都,一块钱可以买一包榨菜、一支笔或者坐3分钟的摇摇车;
在东北,一块钱可以买一根烤肠、一串烤面筋、一个大锅贴或者两串豆腐卷,总之是塞不了牙缝的小东西。
在移动,一块钱可以发十条短信来撩你...
在淘宝,一块钱可以买一份运费险...
在微信,一块钱可以包100个1分的红包...
恩,是的,现在手里拿着一块钱已经不敢挺胸抬头的出门了......
不论在中国哪个角落,一块钱再也买不到什么像样的东西了。你知道一块钱还能买啥吗?大家发挥想象力快来给小编留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