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
咨询和督导,都是为更好照见自己

咨询和督导,都是为更好照见自己

作者: 心光如炬_寻心奶爸 | 来源:发表于2019-03-11 14:52 被阅读66次

    咨询和督导,都是为更好照见自己

                        ——实践督导课团体督导手记


    今年2月份,作为新手心理咨询师,我接了职业生涯中的首个个案。尽管来访者有双相障碍、饮食障碍、自杀倾向,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内心防御比较强大,但我还是全程跟随下来,给到来访者较大的支持。现将自己首个个案咨询和督导体会总结如下:

    真诚,胜过一切技术

    来访者在咨询前10分钟,比较被动,具有较强的阻抗和防御。对她的阻抗和被动,我理解她的顾虑,尽量保持耐心和沉稳,通过告诉她:“如果你想说,就继续,如果觉得不大舒服的话…”之类的话,示意她有足够的空间和自由选择权。慢慢的,谈话开始展开。

    在这方面的处理,我得到督导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但督导老师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认可,而是通过引导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帮我们反思和提炼成功的经验。那就是,如何与比较困难的来访者建立关系?

    根据同学们发言,督导老师总结说,接纳和真诚,优于一切华丽的词藻。非语言的部分很重要,要及时捕捉到来访的情绪变化。

    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罗杰斯倡导的三原则:真诚、共情和无条件积极关注。可是如何才能做到真诚?才是每个咨询师思考的首要问题。

    我认为,真诚源自理解。理解来访者能走到咨询室的不易,理解来访者人生经历的挫折,理解来访者对抗内心冲突的努力。我真诚的告诉自己,我没有经历过她的经历,所以不敢保证可以比她做的更好。我知道,她可能很难,但我无法知道她有多难。

    所以在咨询过程中,我尽力保持开放的心态,好奇的听着她的故事,试图感受她当下的感受。可能这样做,我的真诚和接纳,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吧。

    目前,可能是因为我还不够理解来访者,心理咨询的功底还浅,还无法让来访者感受到,我能感受到她的感受。所以在咨询过程中,她表达我可能无法体会她的感受的担心。这是我下一步需要努力提高的方向。

    评估,咨询必要前提

    咨询开始前,在看《来访者登记表》时,知道来访者在精卫中心诊断为双相障碍,有服药经历,心理评估表有几个较为严重的障碍,感到个案比较棘手。在咨询过程中,又听到来访者有饮食障碍,而且曾经有过自杀倾向,内心的警报其实已经响起,因为老师在之前的督导中已经多次提起。

    果然,本次咨询督导中,老师再次强调,饮食障碍是绝对不可以小觑的问题。听到来访者说到这个问题,马上就要拉起警报。世界上没有一种精神疾病的死亡率能超过饮食障碍。一旦确诊到是饮食障碍,一定要用尽全力去帮助他,不能有丝毫懈怠。听到来访者有自杀倾向,要去问,去评估,因为生命最重要。

    关键是,警报响起,如何处理?如何评估?

    说实话,对于危机干预,之前的确有所轻视。认为自己是新手咨询师,症状较为严重的来访者应该碰不上。结果首次咨询就遇到有自杀倾向的来访者,所以咨询师自身一定要有危机意识。

    在咨询中,我害怕问太多她去精卫中心、吃药以及自杀的细节会让她很难受。督导中,老师指出:如果事实层面没有去碰,但是在感受层面去一直带,实际上更深,更难,更危险,更不可控。而事实层面实际上更容易去问,例如吃了什么药,住了多久院,因为什么住院,怎么诊断的,危险性如何,怎么服药这些都要具体去问。

    咨询后,我在网络上查了不少关于危机干预的资料,结合自己的咨询实际,更加认识到危机评估还是要从自我觉察开始。为什么我会害怕问细节会让来访者难受?其实,这是我对不确定的恐惧和回避,是我自身需要处理的。

    无论如何,首先对来访者的心理困扰程度和危机程度进行全面评估,分清轻重缓急,有针对性的处理最紧迫的议题,才能更好为来访者负责,当然也是为自己负责。

    技术,需要反复操练

    经过长期心理咨询课程,我学习到很多技术,但是还仅限于知道。比如,具体化技术。早就听说过,细节是魔鬼,可以让一切暴露无遗。

    咨询中,来访者用了很多隐语,认为只要说出来,发出了信号别人就应该明白。比如,情绪的圈,内在的小孩。她以为自己已经表明了,但是别人未必明白。

    我曾经多次让她就某个概念和隐语具体说说,但是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一方面固然是来访者的阻抗和防御,另一方面自己使用“具体化”技术还不到位,不是只告诉来访者“具体说说看”,而是引导来访者如何“具体说说看”。

    在督导中,老师提到使用“五个W”:what、when、how、where 、why 去做具体化。

    例如,让来访者具体谈谈内在的小孩时,就问小孩是什么样的?男孩女孩?几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扎辫子吗?什么时候出现的?出现的时候都和你说什么?都在哪里出现?……

    这样我明白,其实一个技术还有不少配套和辅助技术,需要在实际咨询和督导中不断学习,反复操练。

    还有,如何切入,可以更快拉近与来访者的距离?

    咨询开始,我按照老师教的固定套路,说:我是这里的实习咨询师,你希望我怎么称呼你?

    来访者说:我叫**,你可以叫我“兔子”。

    然后,我们俩人开始谈聊什么的话题。我感到,对方比较被动,需要我不断提问。

    在督导中,老师指出,我们的寒暄并不是没有作用的,也不是问好了就切断了。在对这个来访者来说,她在开场的时候没有能力去找到启动点,可以用这个点去具体问问,建立个人关系。例如,问来访者:你告诉我你叫兔子,听起来蛮特别的,是有什么含义吗?

    老师的督导,让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就像金庸武侠小说中写的,一个年轻人苦练一套剑法多年,经一个世外高人指点,才知道原来向对手致礼的起手式也具有攻击性。真是武林高手,招式信手拈来,摘叶可伤人啊。

    所以,我更加明白,心理咨询就像武林过招,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回答,每一个表情,都有意义,要慢慢体会这个“招式”的意义,并根据“对手”的应手,选择自己更好的应手。

    设置,不要轻易突破

    在本学期实践督导课,学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对设置的重视,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设置。例如,她总结上一个班的督导情况,将同学们分成内圈和外圈发言,既让每位同学可以参与,又重点照顾到本学期接个案的同学。

    所以设置,就是规则,一般来说,是对咨访双方都有利的。

    很多来访者不理解心理动力学疗法的严格设置,可能很多新手咨询师也不理解要反复强调设置。

    现在,我可能也不太理解某些设置,但是我明白,当不知道某个设置的意义,就先遵守。因为老师告诉我们的这个设置,可能是经过惨痛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

    当愿意遵守设置,内心有边界,就相当于有了稳定的基准,更容易理解来访者或者自己为什么没有边界意识,经常有突破设置的行为。

    本次咨询中,来访者来一上来就说自己也在***机构学习(和咨询师是同一个机构)。在督导中,老师指出,据此可以看出她是有些没有界限的。而且今天她提供的信息非常多,非常杂,比较很空,可以看出她是没有度的,就像是暴食一样。没有层次,没有度,不知道什么是边界。这时候,咨询师应该担当起度的作用。

    其实我在咨询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可能我也存在边界不清的情况,需要在后续的咨询和督导中进一步探索。

    通过实践督导课和自己操作的个案,我更加确认,个人成长和心理咨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想当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就像成为武林高手,内功心法和武术招式,缺一不可。

    内功强就是自我功能强大、人格完善;武功招式就是各种咨询技术。

    二者都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提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咨询和督导,都是为更好照见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jqb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