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都难免与压力打交道。什么是压力?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压力就是你在乎的东西发生危险时引起的反应。它包括感到压力时的想法、情绪、生理反应,以及你选择怎样应对压力情境。”
而另一位美国管理学家、心理学家艾尔·赛伯特则在《寻找压力下的韧性》一书中指出,“被大部分人称为压力的东西是真正内部的、对焦虑和紧张的感觉,他们不喜欢这种感觉……而当你明白,你对工作和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受困经历的承受能力,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主观的反应时,你抵抗压力的能力就会变强。”
而最新管理学及心理学研究均表明,压力并非人们内心设想的那么负面,相反,压力是一种珍贵能量与有益资源,它可以为我们所用,它能激励我们迎接工作挑战、引导我们关心和帮助团队伙伴,引领我们活出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
改变僵硬固化的压力思维模式
“如何看待压力,是能够影响你健康、幸福和成功的核心信念之一。你的压力思维模式塑造着一切,从压力情境下你感受到的情绪,到应对压力事件的方式。这相应地,会决定你是在逆境中奋起,还是被压得精疲力竭、郁闷抑郁。”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一书中如是说。
而思维模式就是左右你思考、感受和行动的内在信念。如同滤镜一样,你透过它看待所有的一切。人们的压力思维模式通常分为两种,要么认为压力有害,必须坚决逃避或避免;要么认为压力是动力和助推剂,可以激励我们奋发向上、勇敢迎接工作挑战,战胜工作困难。
前者让我们深陷压力带来的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的泥淖,让我们把宝贵的时间精力内耗在逃避或防御压力带来的各种紧张难熬的身心状态上。而后者则激励我们充分利用压力激发的内在能量,奋起拼搏、有所作为。在客观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对待压力的思维模式最终决定了你的内在体验和外在结果。
下次等你再体验到焦虑、紧张、恐惧等令人难熬的压力情绪时,尝试说服自己这是自身内在的一种宝贵情绪能量,不要害怕它,相反要拥抱它、接纳它、体验它,相信自己有能力引导它为己所用,以这股能量为资源更投入地生活、工作。
研究表明,那些积极看待压力情绪,并接纳和引导这股情绪至工作、生活正途的人们,会创造更加高效、充实的工作与生活。正如凯利·麦格尼格尔所言,“压力反应不是简单的生存本能。它植根于我们,关乎人们怎么运作、怎么相处,怎么在世界上自我定位。理解了这个,压力反应就不再是可怕的东西。它应该被感激、被善用、被信任。”
压力让我们勇敢迎接工作、生活挑战
心理学家发现,决定压力反应的最重要因素,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处理压力的能力。大量研究表明,如果专注在资源上,人们更容易有挑战反应,而非焦虑无助等恐惧反应。最有效的策略包括带着好奇心去充分熟悉了解客观状况,发挥自我优势、提升自我效能感、谋求他人帮助、实事求是面对问题,既把握心理现实又能掌控客观现实,最大化接纳不确定性及未知,如此我们就会以心态平和、正面积极的良好状态迎接工作挑战。
企业教练、前思科中国区总裁林正刚在《正能量》一书中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赫伯特·霍克斯的压力焦虑解决法,那就是搜集事实、分析事实,然后下决定执行。霍克斯认为,引发压力焦虑的最大原因就是不得不在没有足够事实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因为没有足够事实数据,人就会本能地想象出很多可能发生的结果,由于无法预知确切结果,所以产生了焦虑。但当你集中注意力去搜集事实时,你就不会有时间去焦虑,而当你有了足够的事实数据之后,结果自然就清晰了,焦虑的问题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压力有时可以激励人进步。但是那些对未来的忧虑忧虑、对不同的情境下产生的心理压力等等,常常有着潜在的深刻后果。比方说:对生理和心理上的反作用,使人容易疲倦、暴躁、焦虑。更重要的是,它会把我们的身体击垮,使我们易于患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