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时间卖很多很多份”
我自己,还有我观察到大多数人都是在出卖自己的时间来卖钱。这个模式有缺憾,就是每个人只有24小时,钱总是需要主动去赚的,做不到躺着赚钱,一种最应该的赚钱姿势。
为了提升自己的这种模式,有通过考证,学习,增加服务时间来换取更多的钱。因为第一种一份时间卖一份钱的模式,就只能通过把时间单价提高,或者,把时间单位增长。
有什么办法能从“一份时间卖一份钱”的现状,提升到,“一份时间卖多份钱”?
运用写作的方式来把自己一份写作的时间,让超过10个,甚至100个有同样困扰的读者解决问题。现在有偶尔帮助大学生补课,同样的困境也是困扰着我。想要一份时间卖多份钱,那么要去满足读者最关注的刚需。
可是什么才是刚需呢?如何判断哪些是别人以为的刚需呢?
为了避免自己睁眼瞎的窘境是,要学会
判断哪些是自己的刚需,哪些是别人的的刚需,
哪些是真正自己的刚需,哪些是我以为的刚需,
而判断最重要的刚需,哪些是别人以为的刚需。
尝试就以跑步这个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场景,来回答这些问题。
对于我来说,跑步是刚需,为什么是刚需呢?跑步是我在疲惫后除了睡觉以外,第二个种重新给自己“充电”的方法。人就像一部OPPO手机一样,“跑步30分钟,高效3小时”。
那么别人对于跑步的刚需是什么呢?减肥是别人的刚需,而跑步就是一种最廉价,最快的减肥方法。我曾经以为跑步的刚需是要越来越快,但是我错了,其实,跑步的刚需是,提高无伤长跑数。这个关键在于,每天跑完之后的滚轮轴,越痛就说明效果越好。
在别人眼里以为的跑步刚需是,快速跑步减肥法,不仅要减肥,还要快速,而且还要不反弹,小腿肌肉还不会因为跑步而变粗。
每个群体的刚需都不一样,那么如何去选择满足哪一个刚需呢?
我们的目标是:“刚需X数量”的最大值。所以,寻找刚需就应该是选最广的。
思考一下很多长销产品都是这样的:IPhone已经做到10年长销,可口可乐已经卖了上100年,历史书已经不知道被传阅了不知道多少年。
“There is no better teacher than history in determining the future...There are answers worth billions of dollars in $30 history book. ”- Charles T. Munger
“没有任何老师比历史更能决定未来...在那些30美金的历史书中有着上10亿美金的答案”- 查理·芒格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是郝毅,关注《一起学吧》,007er,知行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