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付费会员通讯「iPad Power User」,如果你对 iPad Pro 以及 iPadOS 生产力相关的内容感兴趣,欢迎订阅这份每周更新的邮件通讯。
上周,iPad 迎来发布 10 周年的「媒体纪念」,众多科技媒体、科技博客甚至商业媒体都在回顾这一产品之于苹果以及科技行业的意义。
这些纪念文章的「主旋律」都流露着对于 iPad 的失望情绪,John Gruber 写了这么一番话:
Software is where the iPad has gotten lost. iPadOS’s “multitasking” model is far more capable than the iPhone’s, yes, but somehow Apple has painted it into a corner in which it is far less consistent and coherent than the Mac’s, while also being far less capable. iPad multitasking: more complex, less powerful. That’s quite a combination.
而 Ben Thompson 则直接用「Tragic」来形容 iPad,他主要强调的是 iPad 应用生态:
Indeed, the top two developers making in-depth iPad apps are Microsoft and Adobe, in service to their own subscription models; the tragedy of the iPad is that their successors were never given the space to be borne, which ultimately has limited the iPad from truly succeeding the Mac.
他们说的有错吗?当然没有,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在「iPad Power User」的会员通讯里提及 iPad 的困境,去年 9 月iPadOS 正式发布后,我提到了三个遗憾:
「文件」应用没有突破;
丰富而复杂的交互逻辑;
当 iPadOS 成为平台,适配与开放是永恒的难题;
这些失望与抱怨与 iPad 10 周年以及新一季苹果财报里 iPad 的糟糕表现相互交织,很容易形成一个认知:难道 iPad 真的就是个「食之无味」的鸡肋?
作为长期关注并重度使用 iPad 的科技作者,我几乎每天都会遇到上述这样的提问,一如我在不久前的一篇推广文章里所言:「iPad 是什么或不是什么,这像极了世人对于莎翁笔下哈姆雷特的看法」,我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但我愿意分享出我的思考。
几乎绝大多数对于 iPad 失望或者不好用的认知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将 iPad 作为 MacBook 或者 Surface 的对标产品。
「对标」是科技媒体、用户的一种习惯思维,将「A 作为某种意义上 B」的思维模式也是人类认知新事物的常规方式。从这个角度看过去,iPad 根本无法与 MacBook、Surface 相提并论,它既没有 macOS 生态里强大的创造力工具,也不能像 Windows 那样拥有丰富的生产力生态。
但谁能肯定 iPad 一定是对标 MacBook 或 Surface 的呢?如果喵错了靶子,再精准的枪法也没有多大意义。
回到十年前,彼时的科技行业非常好奇苹果即将发布一款怎样的新产品,时任 Windows 负责人的 Steven Sinofsky 在一篇回顾文章中谈到,他们当时认为苹果会发布一款带有触控笔的 MacBook,而且售价在 1000 美元以上。
但 iPad 显然不是这样的定位。乔布斯当时为 iPad 「设定」的空间是这样的,如下图所示,iPad 的位置位于 iPhone 与 Mac 电脑之间,同时在某些关键场景中能做到更好:
乔布斯所强调的关键场景包括浏览网页、收发邮件、观看视频、阅读图书、玩游戏等,这是 iPad「出生」时的位置,也是目前绝大多数 iPad 用户习惯的使用方式。
但在这场发布会的最后,乔布斯还介绍了苹果为 iPad 准备的外设,如下图,这是一个现在看起来标准的「生产力外设」,某种意义上也是目前 iPad 官方键盘 Smart Keyboard 的「始祖」。
Steven Sinofsky 这样描述当时看到 iPad 外设的内心想法:
The kicker for me, though, was that keyboard stand for the iPad. It was such a hack. Such an obvious “objection handler.” But it was critically important because it was a clear reminder that the underlying operating system was “real”…it was not a “phone OS”
这也是我对于 iPad定位的思考:如果我们将 iPad 看作一种全新的计算设备,那么它带给行业的启示又是什么?
比如,基于触控屏幕与 Apple Pencil,为绘画、手写笔记带来全新的体验?比如,利用 iOS/iPadOS 平台的轻量级生产力应用,满足一部分用户对于内容生产和创造的基本需求?再比如,通过将 iPad 触控与键盘、鼠标等外设的结合,适配多场景中的灵活计算需求?
这样的推理方式也可以放在对于 Chrome OS 的判断中,作为瞄准下一代计算设备的底层系统,Google 在 2009 年推出了 Chrome OS,并在两年后陆续推出基于 Chrome OS 的 Chromebook,如果你将 Chromebook 对标 MacBook 与 Windows 笔记本,无论设计、功能和软件生态都不在一个层次,但如果将 Chromebook 或者说 Chrome OS 看作一种全新的计算设备(平台),它倡导的基于云端轻量级的工作方式、可承受的价格和长久的续航,都在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与 Chrome OS 所面临的生态难题相比,iPad 成为全新计算设备赢家的可能性更大。
一方面,iPad 借助苹果庞大的设备用户基数和完善的生态系统,它还在继续扮演沟通 iPhone 与 MacBook 的桥梁作用,并且向上更靠近 MacBook(但不是取代),向下与 iPhone 做系统层面的体验整合与功能切割,iOS 与 iPadOS 未来会成为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系统。
另一方面,iPad 产品线历经 10 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 Mini、Air、Pro 三大产品线,通过屏幕尺寸、硬件配置形成新的价格区间,至少,利用相对清晰的产品线和价格门槛,能够有效识别与覆盖精准用户,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也因此,我预测苹果在 iPad 操作系统层面还将继续做细分,进一步强化 Pro 作为生产力工具的系统特性,并对其他屏幕尺寸、硬件配置的 iPad 做更好的系统适配。
John Gruber 在批评 iPad 的时候指出,十年时间足以证明一个产品是否伟大。他列举了 Mac 和 iPhone 如何在十年间改变行业,与他们相比,iPad 的十年似乎「荒废」了,但显然,Gruber 忽略了一件事:并非所有的产品都能活上十年(想想曾经改变世界的 iPod),也并非所有的产品都肩负着改变世界的重任,或许他们的命运就是为了一个小众市场。
当放弃对 iPad 所有「MacBook、Surface 替代品」的幻想时,你会发现,你很容易爱上这个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