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煦清明节,
踏青祭祖念先人。
清明节的起源,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
后来民间也开始仿效,
就于此日祭祖扫墓。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自古以来,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非常注重祭祀活动。特别是像宫廷里的皇家祭祀,更为隆重,供奉的祭品自然也是极其丰富讲究的,都由光禄寺负责操办。
Excuse me~
光禄寺是啥?
光禄寺的名字听了让人有种如坠云里雾里的感觉,它到底是寺院,还是一个政府部门?
其实这光禄寺虽然带个“寺”,指的可是古代一个堂堂的中央机构,可要说它的管辖范围,也就一个字“吃”!
那么哪些吃归光禄寺管呢?“上至玉食、庆典、祀典,下至各官供具,四夷赏宴,小至禁卫监局廪饩,皆出于此。”
古代皇家祭祀活动
其实光禄寺主要任务也就三项:祭祀、朝会、接待外宾。
虽然工作内容不复杂,不过你可不要觉得这是个可有可无的小部门,它的头头儿在明代可是官从三品(我们熟悉的知府才正四品而已),相当于今天的厅级干部。
对于明王朝头一代,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的祭品。根据《南京太常寺条》的记录,每月送往主管宴享(制作祭品)的光禄寺的东西都不重样。
正月,韭菜、生菜、荠菜、鸡子、鸭子;
二月,芹菜、苔菜、萎蒿、子鹅;
三月,茶、笋、鲤鱼;
四月,樱桃、杏子、青梅、王瓜、雉鸡、猪;
五月,桃子、李子(又夏至李子)、来禽、茄子、面、小麦仁、嫩鸡;
六月,莲蓬、甜瓜、西瓜、冬瓜;
七月,枣子、葡萄、雪梨、鲜菱、芡实;大麦仁、小麦
八月,藕、芋苗、茭白、嫩姜、粳米、粟米、穄米、鳜鱼;
九月,橙子、粟子、小红豆、砂糖、鳊鱼;
十月,柑子、橘子、山药、活兔、蜜;
十一月,甘蔗、鹿、獐、雁、荞麦面、小红豆、黑砂糖;
十二月,菠菜、芥菜、白鱼、鲫鱼。
从这份记录来看,不难看出皇家对祭祀先祖的重视程度。
民以食为天,连孔夫子都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想来这堂堂一国之君应该也不会在吃这件事上亏待自己的。秦始皇开始就已经有设专门负责吃的官儿,到了汉武帝直接设立部门了,就是这光禄寺。
福建品藏文化“匾额博物馆”中就珍藏着一块有关光禄寺官员的圣旨匾。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此匾乃光绪八(1882)年爱新觉罗·载湉赐封一位光禄寺署正家属的圣旨匾。延伸阅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你真的会读吗?
福建品藏文化公司收藏
此匾其实是两道圣旨的结合,第一道圣旨貤赠光禄寺署正加四级杨廷瑞之曾祖父(杨东岳)为朝议大夫,曾祖母朱、钟氏为恭人。第二道圣旨诰封光禄寺署正加四级杨廷瑞之父(杨金纶)为中宪大夫,母廖氏为恭人。
阅读小注解
署正:文职京官,从六品,掌供备羊、酒,并备酿酒所用器物,供用宫廷日用羊肉及牛乳。
朝议大夫:是一个四品官职。散官名,即有官名而无固定职事的官。与现代党政机关内的参事室参议员、调研员等相仿。
中宪大夫:文官名。明清为正四品升授之阶。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
恭人:用以封赠中散大夫以上至中大夫之妻,高于宜人而低于淑人。
尚存的父母称封,已死的曾祖父母称貤赠。
既然是专门负责皇帝吃饭的机构,那么光禄寺里的事肯定都是肥差啦。本君觉得此匾中的杨廷瑞身为一署之长,厨艺肯定是一等一的棒,身材嘛,肯定是个大胖子。而万人敬仰的皇帝肯定每天都过着吃香喝辣的生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品藏君查阅有关资料所知,有些帝王虽然地位高,却凄惨得每天都吃不上一顿好饭。
明朝谢肇淛《九杂俎·物部三》:“今大官进御饮食之属;皆无珍错殊味;不过鱼肉牲牢;以燔炙酿厚为胜耳。”
意思是说,今天皇帝所吃的东西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不过是鱼肉猪牛,放锅里猛烧猛煮猛加调料罢了。这不就是乱炖?会美味?
让我们来看看永乐二年(1404),郊祀结束后的庆成宴菜单:
上桌:按酒五般。果子五般。茶食五般。烧煠五般。汤三品。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五钟。
中桌:按酒四般。果子四般。汤三品。双下馒头。马猪羊肉饭。酒五钟。
随驾将军、按酒一般。粉汤。双下馒头猪肉饭。酒一钟。
仔细瞧瞧宴会的菜品,这大鱼大肉的听起来确实上档次。但吃进嘴里的感受就不是那么的好表述了!真想问明成祖一句:您下得来台吗?
其实光禄寺专业的做菜机构,却做出这等招人笑话的菜色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就连当时的平民百姓都知道光禄寺做饭难吃。
《戴斗夜谈》中提到京师相传有十可笑,其中就有光禄寺茶汤(茶汤就是饭菜的意思)。
具体有啥可笑的,就得请君自行查阅《戴斗夜谈》咯!
光禄寺出品的菜,色香味俱坑,为啥还能存活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如此之久呢?
原因就是:制度限制了我的食欲。要知道古代要“改革”,那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明朝后期的皇帝们忍无可忍了,就让太监们给饭菜吃,称“内庖”。
所以大家在古装剧中耳熟的“御膳房”这个专门机构在明朝并没有,是清朝后期才设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