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传播的要素:1 传播者(信源). 2 受传者(接受者). 3 讯息(符号构成的意义). 4媒介 (传播的工具,手段,渠道).5 反馈.(受传者的反应)
② 传播模式
直线模式 —— 拉斯韦尔 ——5W
Who 谁 - Say what 说了什么 - 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 - To whom 向谁说 - 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传播者 - 讯息 - 媒介 - 受传者 - 效果
(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质)
数学模式or 香农——韦弗模式
信源发出讯息 - 发射器接受信号 - (噪音干扰)- 接受器接受信号 - 信宿接收讯息
(电子通信过程,缺少反馈环节,互动是社会传播的本质特征)
循环模式 —— 奥斯古德和施拉姆
传播学第四章(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性,但把双方都放在完全对等的关系中,无意识到传播双方的差异性,不适用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 施拉姆
传播学第四章(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社会传播过程中的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已经具有了系统模式的特点。)
互动过程模式 —— 德弗勒
传播学第四章(符合人类互动传播特点,但没有不仅仅是受到噪音影响,还有许多外部因素影响)
传播过程的特点 : 1. 动态性。(意义于渠道传播,双向互动,作用与与反作用) 2. 序列性(环环相扣) 3. 结构性
(传播双方是编码者,释码者,译码者,讯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
②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赖利夫妇的传播模式
(双方为个体,人内传播。各个体系统链接成人际传播。个体分属不同群体系统,群体传播。群体系统与社会相互作用)
传播学第四章马莱滋克的系统模式
(包含社会心理因素,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自我印象人格结构,人员群体,社会环境,所处组织,媒介内容公共性和媒介性质的约束力,自我反馈的约束力,讯息本身的约束力)
传播学第四章日本大众传播过程图式——田中义久
(把人类的交往分为三种类型 1 是与人的体能有关的能量交往 2 与人类物质生边相联系的物质交往 3 与精神生边相联系的精神交往“符号交往” 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消费过程)
传播学第四章社会传播总过程
1. 信息传播属于与人类的精神生产相对应的精神交往活动的范畴。物质交往和精神是交往。
2.信息传播既然属于与精神生产密切的相关范畴。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有的两种生产活动之一,它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并与物质上保持的互动关系。
3. 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也必然会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4. 精神生产的传播关系中同样存在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