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生习作及其点评
丁锋:作文升格案例1 - 草稿

丁锋:作文升格案例1 - 草稿

作者: 小苹果树 | 来源:发表于2021-06-30 10:59 被阅读0次

【原文呈现】

戏曲桥,成长路

一手拿板凳,一手牵奶奶。六岁的我蹦蹦跳跳,奔跑在去看僮子戏的小路上。

“可可,一起去看僮子戏啊。”邻家李奶奶端着板凳,边走边叫我。那时我才六七岁,不懂僮子戏是什么戏,估计是好玩的,便拉着奶奶带我去。奶奶一手牵着我,一手端着木椅往村北走。一路上我又蹦又跳的,对戏充满着好奇。

远远望去,只见田间早已搭好了戏台,戏台下也已经坐了好多人。我和奶奶挑了一个前面点的位置坐了下来,我的小伙伴们也来了好几个。一阵敲锣打鼓后,僮子戏开始了,我便正身观赏。只见一个白胡须手执毛鞭的老爷爷上台,吆喝了一声“陈英卖水”,紧接着一个提着篮子的妇女上台,他们俩在台上打着转,用方言边说边唱。年幼的我不知道他们在唱什么,只见场下的老人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笑得前仰后合。(从题目可见,小作者是以“戏曲为我架起一座成长的桥梁”为选材立意的方向。不同年龄段的人欣赏乡戏,为明线;自己观戏后的成长变化,为暗线。)

后来,我离开了老家,在镇上读初中,但不知怎的,我还时常回忆起看僮子戏的情景。禁不住我的死缠硬磨,爸爸终于答应今年回老家过年,赶庙会,看僮子戏。

正月初八终于盼到了,这是乡间办庙会唱大戏的日子。舞台还没完全搭建好,我们全家就早早坐在台下,我的眼前似乎有了五颜六色的人影在晃动,耳边仿佛也有歌吹了。

今年欣赏戏的人真多,站着的、坐着的、半蹲着的围满了一块田。随着一阵清脆的锣鼓响声,僮子戏终于开始了。和着僮子戏的配乐,一个黑脸大汉上了场,长长的胡须一直到腰间,黝黑的脸上流露出正气。众人齐声喊道“白马驮尸”。(相似情节,相似的表达,一线贯穿的不同场景应富于变化。)他的步法很是精湛,场下的村民们鼓起掌来,台上演员的腔音忽高忽低,时断时续,时而像高山流水,时而又像春雨潇潇,唱腔凄美幽怨,扣人心弦。台下村民们时而为赶考书生被劫杀落泪,时而为白马有情、包公明断叫绝。(此处缺少了“我”,主线脱节。)

听完今年的僮子戏,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正直、善良,不能有邪念。(这部分叙述了“我”长大后,一家人欣赏乡戏的见闻和感受。体现思想变化的成长暗线可以处理得更妥帖自然。)

    台上锣鼓喧天,演员唱腔粗犷奔放;台下欢声笑语,观众神态如痴如醉。就这样,我和僮子戏之间搭起了一座通往成长的桥。(结尾将两条线索有力收束,但是表达不准确,不是“我和僮子戏”之间,而应是“僮子戏为我”搭起一座感受乡土文化、体验成长的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丁锋:作文升格案例1 - 草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xr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