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热搜上有条新闻,34岁的香港名媛抱着孩子跳楼身亡。
同事看到这则消息后,大发感慨:妥妥的富二代,绝对是要什么有什么的幸运儿,这样的人跳楼自杀,让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怎么活呢?
听了同事发自内心的感慨,我知道她看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偏颇。我反问她:按照你的逻辑,只要有钱,就不会有烦恼、不会有痛苦,不会有绝望了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能理解人生的不易。虽然我不清楚香港名媛自杀的缘由是什么,但是我知道她一定遇到了她自己无法跨过的坎儿了,不然谁会以这样惨烈决绝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果这位名媛,包括暂时在人生的泥潭中苦苦挣扎的人们,都能想明白人生实苦,都能再咬牙坚持一会儿,等待下一刻光明的到来,那么,人间将会减少多少悲剧啊!

无论是谁,我们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没有谁的人生不迷茫,也没有谁的路途一直顺遂,谁都是在一边拥有一边失去,谁都是走过风雨才见阳光。
如果我们试着相信,上天不给我的,无论我十指怎样紧扣仍会走漏,给我的,无论我怎么失手都会拥有。
如果我们试着理解,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信仰和宿命,所有的相聚都是因了昨日的萍散,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归宿。
如果我们试着接受,我们这一生,会遇见千千万万人,但大多数人,只能陪我们走一程。豁达的人,懂得亲近疏密,离合聚散,不过都如同浮云来去,看开看淡。
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强大起来,我们会开始怀疑世俗的成功对生命价值的意义,我们会试着努力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然。

回到同事的感慨中来,同事站在可能大部分人的苦恼根源——金钱匮乏上思考问题。
我们很容易这样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意识,大众的观念强加到有着完全不同境遇的他人身上,并妄下论断。
我也曾经有过这样思考问题的经历。
有一位朋友,三十刚出头,就评上了高级职称,三十多岁,教学荣誉已接近顶峰。在学校也是中流砥柱,前途不可限量。
但他说,他常常觉得自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十分迷惘。
初听到并非矫情的坦诚交流,我着实并惊到了,情不自禁问他:你还想要怎样?!

跟他比,绝大部分同行是无法望其项背的,站在我们的角度,他已经优秀到无法企及了。但他并非站在我们这个层次和角度看他自己,他心里眼里的优秀者,并非我们眼里心里优秀如他般的人。
所以,感同身受,并非那么容易做到。我们常常深陷自己的思维惯性里,去草率地去评判他人。
最后,我想说,当我们遇到觉得过不去坎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后退一步,向下走一步,转头看看身边同样在泥潭中挣扎的同伴,接受命运给你的试探,站低一个台阶,或许人生反而多了一线生机。
而作为旁观者,我们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要离开自己站立的角度尝试从人生和人性的角度去理解他人,尝试身历其境的感同身受,不简单粗暴地妄下论断横加指责。这样,或许也能给他人带来一线生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