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掀起了一波“ChatGPT”的浪潮。ChatGPT,美国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视频脚本、文案、翻译、代码,写论文等任务。(百度百科)
ChatGPT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2023年一月末,ChatGPT的月活用户已突破1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
ChatGPT(我将之称为“聊天宝”)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定的语言模型和数据库中的语言资料来生成“聊天”的内容,即对于用户提出的问题,“聊天宝”通过分析语料数据库中的资料的语法结构、语言模式和语义关系来生成回答的文本。
在我看来,ChatGPT与谷歌、百度的区别:后者是内容的“搬运工”,前者是内容的“生成者”。
“聊天宝”的工作原理让我想到了一个人:康德。假如康德活到现在,我想他会说:这个“聊天宝”的工作原理,离不开我构建的“知识网”体系嘛。
康德所构建的“知识网”体系,是将我们经验世界中的经验和我们思维中的逻辑形式结合起来,两者不可或缺:没有经验,则逻辑形式是空的;没有逻辑形式,则经验是盲的。我们的知识就是在这两者的结合中真正完成的。
康德所说的“经验”,相当于“聊天宝”的语料库中的资料.;康德所说的“逻辑形式”,相当于“聊天宝”的语言模型。不过,康德的体系是要求人对经验在时空关系下的真假性作出判断的,而“聊天宝”对于资料的真假性是不作判断的,因此,康德的体系更具基础性和正确性。
康德的“知识网”体系的“逻辑形式”是指他提出的四组十二个范畴的逻辑表:
一、量的范畴:单一性、复多性、全体性
二、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定性
三、关系的范畴:实体与属性、原因与结果、共联性
四、模态的范畴:可能性―不可能性、现实的―非现实的、必然性―偶然性
只要是真正的知识,都逃不过这十二个范畴,任何经验都需要在这十二个范畴下进行匹配、加工、组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