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可以看得出来,项羽宁死不屈的气节还是让人相当的钦佩的,但是笔者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发现这么几个问题。
1、固陵城下项羽遭到刘邦和韩信的围攻,项羽连连败退,一直退到垓下,垓下被围的时候,麾下仍有兵将十万,但是项王选择带着八百骑兵趁夜突围。直接将手下的将士尽数送给刘邦。虽然刘邦和韩信的联军数倍于他,但是项羽可不是什么怂人呐。当初巨鹿之战他破釜沉舟打败了章邯。彭城会战项羽三万骑兵把刘邦五十六万联军杀得丢盔卸甲。据说刘邦为了逃命鞋都跑掉了。这会儿为什么会只顾自己逃命呢?项羽是一个出色的军事领袖,那么草率的抛下自己的军队。他到底是怎么合计的?
2、该下在今天的灵璧县东南,突围之后经定远一直跑到了今天马鞍山市和县的乌江镇。从灵璧到和县开车走高速不堵车的情况下要三个小时。说明他突围的时候是有强烈的求生欲望的,不然绝对跑不了这么快。
3、跑了几百里路,为什么跑到乌江边会突然出现一个船夫,滴滴快船?
4、跑到江边怎么不跑了,选择让士兵下马,换成短兵器接战,最后自刎而死。 我自己跟自己的解释是这样的,仅代表个人观点,各位看官千万别骂我。。。
司马迁可以说是项羽的铁杆粉丝。史记又是本纪传体史书,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纪,其他人用只能用传。而项羽未竟帝王业,却享受了帝王的待遇—《项羽本纪》。名曰:不以成败论英雄。重要的是司马迁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当时汉朝最高层的许可,说明在那个时期项羽是具有极高的人格魅力的。连汉武帝都承认他是帝王。。。。。。
司马迁距离项羽乌江自刎,前后只有几十年的光景。当时项羽的热度不亚于现在的鹿晗。一定是家喻户晓。所以司马迁的这段史料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老铁,没毛病!前面说了,因为项羽不管是在民间还是精英阶层都具有极高的人格魅力,所以司马迁在修这段史的时候难免会把项羽的形象塑造的相对高大一些,他的死塑造的悲壮一些。最起码在用词方面要照顾下偶像的情绪吧。
项羽突围之前手上有多少军队呢,史记的记载是,有八万人被灌婴斩首,一万两千人投降,加上项羽带去的八百,大概十万上下。刘邦有多少这个没说,只说了“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韩信是三十万兵。在韩信和彭越还没到达战场的情况下,刘邦居然敢独自追击项羽,说明他的兵力至少数倍于项羽,而且不会比韩信少,应该在四十万上下。彭越常年游击项羽,数次掐断项羽的粮道,迫使项羽亲自回援,所以彭越的军队不下十万。实力对比大概八比一,听着很悬殊,可是项王是谁?是那个时代最出色军事指挥者。从他的性格和以往的战斗经历来说,他临阵跑路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对于那段历史,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
这种说法是当时项羽根本就没跑,面对刘邦韩信的咄咄逼人,他勇敢的选择了拔剑,不战死便死战。这才有了八万楚军被灌婴斩首,一万二投降。因为如果项王真的跑了,那剩下的楚军谁还去卖命?真没有战斗下去的理由了。所以当时的情况是楚军跟汉军在该下进行最后的决战,楚军伤亡八万。项王最后在拼杀的过程中被昔日的部下吕马童认出,吕高呼“得项羽首级者,赏千金、邑万户”,于是那些汉军汉将都往项羽的那边集结。最后项王寡不敌众,战死。尸体被瓜分,剩下的一万两千士兵看到项王战死,含泪扔下武器。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项王没有选择向前一步死,而是选择了向后一步生。不过他在走之前召集部下开了秘密的军事会议(会议内容没有记载),由部下继续带领楚军作战,要求他们能撑一段时间。而自己连夜回江东故地,从该下至东城一百多公里的路上,司马迁没有交代项羽在这一路遭到拦截,但是八百骑兵最后只剩下二十八个。剩下的去哪了?(剩下的估计在服务区喂马,项羽的乌骓可不是一般的马能追上的,加上天黑路不熟走散了)因为那个时候他在抢分夺秒,争取早点回到江东,沿江布置防线,然后从江东带人过来解围或者汇合自己的部队继续跟刘邦开战。但是项羽的突围计划被刘邦发现,刘邦着灌婴带五千骑追击项羽,然后立即对没有项羽的楚军展开围攻,楚军仓促之间缺少了总指挥,战斗力锐减,很快就被击败。另一方面,项羽走到了江边,有可能通过一些渠道听说了该下的战况。觉得卷土再重来的机会已经十分渺茫了。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的离去让他情感上很受伤。当初携八千子弟过江,如今只剩他孤身一人回去,让他感觉很愧疚。加上连年的战争让他感觉到厌倦、疲惫甚至是恶心。他虽然杀伐很重。但笔者认为他是热爱和平的。四年楚汉争霸,他几番表示,想要结束战争并且愿意让步,在占据明显优势的情况下答应了鸿沟议和。他不是为了争夺天下当皇帝,而是为了终结。现在好了,他死了就能终结战争,他死了就能让生灵不在涂炭,他死了就能换来天下太平。于是他不在挣扎,在通往理想的旅程中,他无奈地选择了中途下车。
可爱的人做了件可爱的事—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即便那个亭长很有可能是灌婴派来的,不是真心渡他过江。即便是曾经背叛过他的部下。
英雄倒在了夕阳下的乌江边上,尸体被哄抢。
以上两种可能,无论哪一种都值得让人仰视。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首先司马迁不敢在史书上瞎掰,其次破例以帝王之待遇为其着史,应该说汉朝人很非常感谢项羽为和平做出的卓越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