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题记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去追。
一、
《追风筝的人》是以“我”第一称的视角来讲诉我与哈桑,父亲,阿里之间的故事,也间接介绍了阿富汗的政治斗争,社会风俗,以及阿富汗战争前后带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不甘,造成人员流离失所,各处尸体横生,破碎的家园与昔日的美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渴望和平的美好祈愿。
我想无论是以前的阿富汗还是如今的阿富汗都避免不了战争对人民的迫害。可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悍的经济和国力是很难维持下去的,感慨自己是生活在中国,这个渴望和平,且实力强大的国度里。
二、
世间千万人,也许大多数人都有藏于内心“恶”。即使那些看起来善良美好的伟人,实际上也拥有内心无法掩盖的丑陋。
如阿米尔的“爸爸”,他在外人看来是伟大的,做过很多令人钦佩的事迹,他资助帮助阿富汗的孤儿,盖了一座孤儿院,收留那些留守儿童或者无父无母的孩子,在生意上也是蒸蒸日上(第二次战争发生之前),且备受尊崇。然而,他却在面对阿里,面对哈桑时却是罪恶的。阿里是他最好的朋友兼仆人,一生忠诚于他,但他却背叛了他。因受到内心的谴责,以此通过各种善举来弥补范的过错,来自我救赎寻求内心的抚慰。
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过错已无法避免,只能通过各种施德行善,来宽慰自己。
三、
哈桑,一个哈拉扎人,从小在阿富汗种族歧视下成长,年少时受到侵害,遭受过屈辱,但却从未仇恨过谁,也没有愤恨命运的不公。
他一直是一个聪明剔透敢于抗争的人,每当阿米尔受别人欺辱时,总会挺身而出,即使内心害怕,也勇敢对抗。
书中的“哈桑”是美好的代名词,他单纯善良,忠诚地对待阿米尔最真诚的友谊——为你千千万万遍。
他即使清楚的知道阿米尔对他的伤害,但是却从未记恨过,一直守护者他们曾经最纯粹的友谊。即使数十年过去也依旧还是从前的样子,单纯善良,忠厚。然而命运的不公却夺去他年轻的生命。他从未伤害过谁,也从未记恨过谁,但,这样一个善良美好的人却从未被善待。
即使是在现代社会,像“哈桑”这样善良美好人,千千万,但是却总被恶意驱使,造成人人都变得漠然,不敢轻易施善。如像那种老年人摔倒,到底扶不扶的问题。有多少人因为好心搀扶,却被打上恶意的标签,被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勒索的。因无法辩解,没有证据证明自己,而赔上自己,还牵连家人朋友。
现在有个这样的俗语“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为什么好人总被无情的对待呢?这很令人不解以及失望。
四、
阿米尔,一个富家少爷,胆小怯懦的人,因为父亲的偏爱,自小嫉妒哈桑能轻易得到父亲的赞赏,渴望被父亲认可的小孩。
无论是怎样的家庭,精神上的缺失是一种难以缝补的创伤,尤其是童年的阴影可能影响你的一生。即使拥有家财万贯,吃穿不愁的物资需求也弥补不了内心的空虚。
阿米尔,因为母亲早逝,没有体会过母爱的包容,父亲对他严厉苛刻,很少体会过被赞赏,被认可的目光,想要努力得到父亲的认可,想要得到父亲的宠爱。也许正因为如此,才导致阿米尔性格懦弱的原因吧。
这样简单的需求,哈桑却很轻易的得到,也是正因为如此,他羡慕嫉妒,经常捉弄哈桑,后因为哈桑遭遇侵犯时,因懦弱不敢对抗阿塞尔,逃跑避开,从此以后,这种情景扰乱阿米尔一生,愧疚、不安一直牵绕着他,不得喘息,使他不敢面对哈桑。甚至想要将哈桑赶走,以此逃避内心的不安。诬陷哈桑偷窃,哈桑才离开家门。
俄国侵略阿富汗,阿米尔和父亲离开喀布尔,移民去了美国。“在对我来说,美国是个埋葬往事的地方。对爸爸来说,这是个哀悼过去的地方。”
在美国,这个自由的国度里,成为阿米尔可以逃避现实,埋葬过去的地方。
在美国,阿米尔成了有名的作家,和心爱的妻子索拉雅结婚,有了幸福的家庭,然而,却一直没有孩子。我想,这可能是为后文,阿米尔弥补对哈桑愧疚,收养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做铺垫,也是给自己自我救赎的机会,不在懦弱,不用再活在歉疚里徘徊,重新找回做好人的路。
为你千千万万遍。命运是可以轮回的,过去的哈桑为阿米尔,现在的阿米尔为索拉博,也许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