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伏天的民俗

三伏天的民俗

作者: 水雨而 | 来源:发表于2022-07-18 21:53 被阅读0次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历书中“三伏”则是根据节气和干支纪日相结合来编排的,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未伏为10天。

中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成、已、庚、辛、王、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 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一般来看,三伏天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但今年不一般,在入伏前就高温热浪不断6月平均气温平1955年以来的最热历史记录,到7月的热度更是一天比一天强,最高气温曾一度飙升至冲44.6℃。然而入伏前一天,一场电闪加雷鸣的暴雨把承受高强度日晒的浇了个透,最高气温较之前稍有降低,定格为36.8℃。三伏天分为30天的“普通版”和40天的“加长版”,今年的三伏天以“加长版”模式运行。事实上,“加长版”三伏天并非那么罕见。查询中国天气网2001年至2022年的三伏时间表显示,近22年里有17年都是“加长版”三伏,占比高达77%,可见“普通版”三伏不普通,“加长版”三伏更常见,炎热天气还是比较多,这和环境变化地球变暖有关,和每个地球人有关。

“三伏”与农事有关联,“三伏”热了才好,“该热不热,五谷不结”;并且“三伏”也同人们的饮食风俗又关,也就是入伏那天当作节日,那天要吃一顿饺子,也可以说是来消解“苦夏”。入伏后,天气越来越热,人们往往会食欲不振,“三伏”瘦下来几斤也会是常有的事情。中原地区是入伏吃饺子,江苏徐州地区“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饺子也好,羊肉汤也好,都是为了解馋开胃吧。

听说过“头伏饺子二伏面,末伏摊饼炒鸡蛋”。中伏天最热了,伏天吃面由来已久,《魏氏春秋》说:“伏日食汤饼,取中拭汗,面色皎然。”伏天吃水面、炒面,这里说的炒面,是指用锅将面粉炒热,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在汉代就有的,唐代盛行,演绎成将麦粒炒熟以后,再用石磨磨成面食用。唐代医学家苏恭认为吃这种炒面可以解除烦热、止泻作用,对人的肠胃比较好,现在都改成喝小米粥了。 

炎炎夏日,多注意防暑降温,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多喝水减少室外活动。

相关文章

  • 三伏天的民俗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历书中“三伏”则是根据节气和干支纪日相结合来编排的,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

  • 谈七夕

    今天是8月16,也是农历所说的秋老虎,三伏天的最后一伏! 节是我国的民俗 ! 明天就是8月17了 七夕节...

  • 考研专业课 |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考研复习笔记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考研复习笔记 一、民俗与民俗学 (一)民俗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

  • 开学第一周(9.5-9.9)的书单

    文艺民俗学 郑土有 陈勤建《文艺民俗学导论》 秦耕《文艺民俗学》 赵德利《文艺民俗美学》 陈德建主编《文艺民俗学论...

  • 什么是民俗 黎青屏

    什么是民俗 黎青屏 什么是民俗?什么是民俗学?专家学者...

  • 妙剪生花,民俗窗花剪纸艺术欣赏

    中国的剪纸,自诞生以来,就与民俗共生共长,随着迎春、祭祀、驱疫等民俗活动的与日俱增,民俗剪纸也成为民俗活动中不可或...

  • 民俗

    端午粽尖龙戏水 元宵汤圆虎闹灯

  • 民俗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向我们展示了自周代以来的历代石雕,木雕,砖雕等。一条石头路,两侧是古居,树木成阴,撒下一...

  • 民俗

    有一些民俗让我感到害怕。 比如今天遇到的。 几根竹竿拦住了路 中间是个x 看到的第一眼不是觉得路被堵了 而是觉得浑...

  • 民俗

    远处的夕阳,是赤赭色的,他像个守财奴,慌忙拾起一地碎金。浅绯的云,似彩色的棉花糖,融化着幽蓝的夜色。这是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伏天的民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gd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