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想一则

随想一则

作者: 中医觉者陈鹏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20:11 被阅读0次

   

随想一则
随想一则

    一周前,捡到一只从窝里掉出来的小麻雀,身上连毛也没有,好小!就把它带回家去了,就喂了它一点泡过的馒头,之后发现家里的米生虫了,就把米里的虫子翻出给小鸟吃。一翻这么多,一个一个抓出来放到杯子里。还挺有成就感的,哈哈!

    转念想起去年夏天,米里也生了虫子,有虫子是好事,可是头疼啊,又不舍得扔了米,那就挑出来虫吧。感觉怎么挑也挑不完了!唉!烦死了!一生气把米放到烤箱里,烤死你们这些虫子!

      有一个念头蹦出来,为什么同样都是米里长虫子,我的态度为什么会截然不同呢?

    是不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会导致一件事的态度不同甚至是结果不同?

  又比如,小时候的是非观念就是大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长大之后,慢慢认识到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只有对我好与不好的人。年龄见长再进一步认识到,人的行为都是内心对事物的理解成熟与否有关。事还是那些事,态度却不一样了,结果也因此不同!认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是我想这样的认知时间成本太久了,甚至有些事并不能因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到底什么才是正确并快捷的认知之路呢?

    当我在被动拥有同理心的时候,我是不自觉的站在小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这就让我拥有了另外一个思考路径,如果换作人呢?岂不是我就站在了他人的角度上了吗?如此,我思考就具有了两面性。那么,我思考问题,能不能主动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理论上是可以。实行起来我想还是有难度的。因为现在的人很大一部分在家庭教育中,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在孩子的大脑中,他的思考中心是他自己,几乎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过。要建立新路径有难度!要不说改变难啊!不是必须改变,谁会去自找不舒适?

    但是唯有挫折才能唤醒思考,重新寻找新的思考路径。没有外力的作用,人是不可能轻易改变已经轻车熟路的思考路径的,当下改变带来的是不安全感,一定不会舒适! 

    而挫折教育,在这个时代很少被提及,或许是物质生活太丰富了吗?丰富到无法正常思考吗?那些巨婴哪里来的?舆论批评的再多不过是吸引流量而已,于家庭于社会毫无益处。我想这个问题应该被我们重视,因为我们的家庭和社会需要的是栋梁,而不是巨婴!

   

相关文章

  • 随想一则

    天下的云都具有相似性 天下的街道也差不多 走遍世界 我终于在无数的异乡里找到家乡 在无数的陌生人中找到自己

  • 随想一则

    以人眼观之,蜉蝣不知朝暮,夏蝉不知春秋;以佛眼观之,众生生死亦然,如沧海浮沤,生灭不已,皆不能久。蜉蝣谓朝暮为天方...

  • 随想一则

    和闺蜜一同听音乐。 乐声来自小提琴一样婉转的旋律,伴着苏格兰短笛舒缓悠然的回响,仿佛还有流动在竖琴琴弦上那充满弹性...

  • 随想一则

    我最近一直在反思的是,我们似乎很喜欢用非黑即白的方式考虑问题,要一个标准答案,教育孩子,这个方法好,那个方法就不行...

  • 随想一则

    一个校长创办一个学校和一个企业家创办一个公司一样,一定要敢想敢为,一定要勇于创新。创新在任何时代都是促进社会和个人...

  • 随想一则

    两个月前,在一个偶然情况下,我经同事推荐了解到007写作群的存在。刚接触的时候,我几乎忍不住狂呼:相见恨晚呀!终于...

  • 随想一则

    天黑,月明,星稀,风清 空气凉凉,音乐隐隐 独影,寂静,遐想,心安 拨开云雾缭绕,又见月明一片 总要学会的......

  • 随想一则

    第87篇 1、不要单单看与人的理念是否一致,更重要的是,要看在相同理念价值观下,做事动作是否变形?是否知行合一? ...

  • 随想一则。

    1.首先是关心好你自己,别着急着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我们随时都应当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有价值的东西往外面去输出自然...

  • 随想一则

    当我们谈论我们生活的世界时,究竟是谈论的是怎样一个事物呢?有多大的概率,我们谈论的是同一件事情呢?即使是客观存在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想一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gv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