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春雨柔,几欲不觉晓!
刚七点,我还正在给孩子整理书包,小雨的妈妈打来电话,一股兴奋与激动的情绪隔着电话我也能感觉到:“张老师,小雨都准备好诗了,《春夜喜雨》,特别应景!你啥时候让她讲啊?”
也难怪小雨的妈妈这样兴奋,小雨妈妈人直爽利落,说话刀砍斧抡一样,可小雨却是个特别内秀的孩子,在学校,基本上没有主动和老师和同学们说过话,别人找她,她也有问有答;但别人不找她,她极少主动说话。
因为小雨的内向,小雨妈妈跟我说过好几次,通过电话,通过微信,甚至直接找到学校:“老师,俺这闺女给我肉(方言,指话特别少。)的心慌!看看人家别人的孩子,又说又闹,欢欢实实的!俺这孩子呢,会把我起急死!你多叫她说话,逼住她说,一天逼住她叫她上讲台说几回!看她能改不能改……”
看着滔滔不绝的小雨妈妈,我能感觉到她的焦虑扑面而来。我告诉小雨妈妈:“其实,外向和内向只是一种性格表现。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交流,没有表现得非常压抑痛苦,咱们没有必要强行去改变她。让孩子在宽松舒适的环境里,她才会更轻松更自由的成长。”
“当然,你能有修正孩子的想法,这非常好。但是光靠老师也不行,咱们得配合起来,让孩子自己生发出想表达的欲望,自然而然的变化,那不就更好吗?”
一番话说得小雨妈妈心平气和了起来,后来她按照我说的办法:主动在乐教乐学里发孩子朗读课文,练字的,唱歌甚至做游戏的视频或者录音,我就积极的表扬,肯定,甚至还让相熟的学生家长帮忙,一起夸奖小雨读得好,给她点赞!
由于录视频是在家里,没有其他观众,孩子比较放松。然后小雨妈妈就反复跟小雨说:老师说你表读的好,小彤的妈妈给你点赞了!小佳的爸爸评论说你写得真棒……
就这样,孩子感受到了肯定和赞赏,慢慢有自信敢于和同学交流做游戏了。
上周三我讲了一节错题纠正课之后,孩子们深受感染。我趁机提出,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古诗,自己读熟背熟理解清楚之后,可以做“小小领读者”——把自己准备的诗教给大家,讲给大家!
令我吃惊的是,从没有主动发言过的小雨破天荒的跑到我面前问我“怎么才能讲好诗?”我还把这一细节写到了随笔《从错题里开出美丽的花儿》中。
本来我的计划是周末大家准备准备,到周二晨诵时根据提前沟通的情况安排“小小领读人”的次序。
结果,由于工作时间变动,我们周末继续上课了,我考虑到孩子们课余时间变少,就决定推迟一周实行。
谁知道,今天一大早,小雨妈妈就打电话过来替小雨申请“领读”了。虽然我毫无准备,但仍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今天,就今天吧!”
慌慌张张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在路上下载了几张有关《春夜喜雨》的图片,到学校之后用几分钟时间做了个最简单的课件,往黑板上板书了全诗,又跟一脸激动的小雨交代了一下领读和讲解的流程,再顺便安抚下她紧张的情绪……课前这一会儿,我变成了陀螺!
孩子依然紧张,站上讲台背着身子不敢面对下面的同学,在我们的鼓励下,终于转过了身,却吓得一下子闭上了眼!
在大家宽容的掌声里,小雨给大家,范读,领读,还简单讲解了诗句的意思……微冷的早晨,我甚至看到小雨头上隐隐的汗水——但是,她终究是超越了自己,积极主动的展现了一次!
下课了,我拉住小雨的手:“孩子,真棒,比老师小时候第一次当众背诗强多了,那时候我把句子都背乱了!你一定是准备了很长时间,用了很多功夫,对吧!”
小雨眼睛笑得弯弯的,使劲儿点头:“是啊是啊,我昨晚背诗背了十遍,今天早上又背了十遍,走到教室又背了好多好多遍……”这时候的她,跟往日的羞涩沉默判若两人!
我不由深深感叹:只要是花儿,到了属于她的花季,自会吐露芬芳,绽放光彩。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这样吧——给予她和风、细雨、暖阳,然后静静等待她顺应内心,渴望绽放那一刻的到来!
且尽力而为,花满园处吾心安。如此,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