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十月份的最后一天,如果按照那位向我借钱的朋友说过的承诺:“每月分期还给我”,那么今天我应该能收回一部分的本金。

如果他能按期地兑现他的诺言,我想友情的信任还能增进一分。但是,从去年年尾苦口婆心地对我说,借他钱周转几天就还我,哪成想拖延到现在,一天推一天,一周推一周。给出的分期策略,本想他应该能履行,然而是一月推一月。
我感觉这样的友情,信任已经消失殆尽,恨不得哪一天他把本金还给我了,一定要把他拉黑,断了一切联系。从出于好心,到现在却觉得是自我作孽,自作自受。
借出去的或多或少,其实也还有几个朋友。但大都都是如此,要么小钱不还,要么只还一点,且都没有主动性。
因而,越是想这些事情,越会让自己陷入自我怀疑,自我矛盾之中。平常中,感觉他们是很不错的朋友,现在越加怀疑自己的判断、识人能力,矛盾的是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为何都会出现在自己的身上,自己怎样还能相信未来出现的友情。是吧,也许是我,就不配拥有理想中的友情(简单,彼此有信任、信誉),自身的问题值得思考。
事情已经是如此现状,没有后悔仙丹可吃。如果不去想它,应该就不会有烦恼。但是如果只是逃避,问题可想也解决不了,你还是在自我怀疑,自我矛盾之中。
我想,我应该要试着扪心自问一番,给自己提几个问题?以期望得到问题的结症以及提炼几个自己可以奉行的原则。我想我的问题将是:
1. 如何看待金钱与友情?
既然金钱在检验友情的信任上如此具有效力,那么应该运用好它。付出去的金钱最好不要让自己的难过,原则应该是:“用小钱来检验友情。”数目的多少要有自己的具体数值,超过了即无能为力。
2. 如何正视友情?
正视与同学,同事,以及其他方式认识的朋友的关系。不管何种关系,继续保持“待人以善,待人以诚”是必要的,原则上则要:“认清表面,注重细节,可以有距,而不可与之亵玩”。我的方法是以铜钱为意象,时不时告示自己要“内方而外圆”。
3. 友情在于什么?
友情不在于患多寡,而在于致尚。一个知己可比数十酒肉朋友。即使一知己也无,断然不能苛求。须知除了友情之外,还有错不了的亲情。原则是:“亲情 > 友情,即使友情= 0”。
今后面对友情,一定要坚定奉行自己的原则。但是,古文有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而无徒”,也是有一番道理的。所以,原则是活的,应该切记,不要让自己陷入过于较真与绝对化的情景中。虚实有度,终在自我把握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