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作,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有人是为了记录下当下的生活,有人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还有一部分人是是因为心中的热爱,对文字的敬畏和执着,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专家。
写作的定位也不一样,美食,旅行,教育,技能教学等。想要写下一点什么,觉得平凡的一天中没有什么可以写。坐在电脑前,对着word 发呆,一个小时过去了,空空如也,想想自己就不是写作那块料,就没有下文了。
很多人都说没有什么可以写,其实呢,我们要建立起一个自己的素材库。那这些素材可以从哪里来呢?素材的来源可以很多,只要你愿意用心去发现。
1. 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
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细节,有一双爱观察的眼睛。只要你足够细心,热爱思考,一些当下发生的事情就可以作为案例记录下来,下次写这类文章时,可以直接调用出来。
如果你在看公众号的文章,非常赞同其中的观点,看完之后,可以添加到微信收藏,做好标签记录,方便下次查找,如果没有标签,那下次要找就很费时间了,要把相关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再如公交车上,有人见义勇为,抓住小偷,为老人家夺回财物;疫情下除了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背后也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有年过半百的老人捐款,有上小学的学生捐压岁钱,还有其他地方的农民伯伯,从田地里采摘蔬菜,运输去武汉,一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给我们渡过了这个寒冷的冬天,这些都是人间的真实故事,他们应该被记录下来。
刷微博时,看到有意思的视频,文章,随手点个赞,评论一下,再转发一下。这样还加深了自己的印象,进一步理解了内容。有段时间我特别关注食品营养类的文章,每天都会去看老师的微博,下面的评论也会看一些。特别喜欢的文章就会直接转发,有一个好处就是知道了吃饭也有很多讲究,要注意搭配。
看到别人晒自己的早/中/晚饭时,都忍不住要去分析一下,吃得够不够营养。自己也会总结出其中一些要点,下次如果需要用到这方面的素材时,你可以直接在自己的微博下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不要吝啬的你赞,评论和转发。
也许有人说,刷微博就停不下来。我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如果你要快速进入某一个领域,那就去关注该领域排名前10 的大号,看他们的豆瓣,微博,知乎等。如果你关注的大部分都是娱乐信息,那就自然容易看上瘾,看完还想要看。选择性关注,选择性看。
关注的的人太多,怎么办?又对某一方面特别感兴趣时,比如很想做运营,那就可以把对方设置为特别关注,这样你打开微博时,他的信息会优先出现在所有的信息流中,这个设置还是蛮好的。可以高效获取信息,也不至于被其他信息所阻挡。
我还蛮喜欢刷微博的,但是我每次的时间都会严格控制,基本上一次25min至30min 左右,其实在看微博的过程中,也是一种输入。尤其是看大佬的发表的观点,文章,思维也会随着改变一些。学习他们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一直认为这一点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经常说自己身边没有资源,其实是我们不懂得怎么利用罢了。看完之后,也可以分享给身边朋友。
2. 写的内容要有思考,对读者有用
无论是写作,还是视频,内容为王。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在众多的公众号里为什么有的读者固定每天都会去某个公众号阅读呢?我想原因就是工作上需要,提升技能类的。比如一个教英语的老师,他关注的可能就是和教育教学相关的领域,在阅读各大号,对比之后,最后就会确定下来。所以,如果你的文章可以给读者提供价值,给他们有用的东西,读者会很乐意读。
生活上,每天晚上工作搬砖回来,带着一点疲惫,看到一些很暖心的文字,心情也会瞬间好起来,明天又是斗志满满的一天。即使生活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总结一下这一点,看完之后,我们发现读者关注的都是“与我相关”,“与我相关的利益”的信息,任何与自身相关的信息都可以快速进入大脑,自动过滤掉无关信息。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从对方出发, 在对方角度思考,而不是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来思考。否则自己写的得劲,对方不领情,文章没有产生价值。
内容做的足够好,就会吸引读者往下看。当然,标题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一个好的标题,会决定读者要不要打开这篇文章。标题,也要仔细设计。如果仅靠标题,内容空洞,这样也无法获取用户关注。过多华丽的辞藻,只会显示我们用词语来掩饰自己不愿意思考的懒惰。
有了素材,有了内容,写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任何事情,懂得了理论,都要经过长期不断的训练,铁杵能磨成针,水滴也能穿石。先一步一步来,从基本做起,打好地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