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
我总是想弱化它的存在。
一个称呼,一个意象,一个道歉,一个错误。都是它,也都不是它。
我的本名是一个称呼,每天写它却从不刻意提,总觉得从自己口中念出来还是有点奇怪的。虽然我名字也并不难听,总觉得有些别扭。
那各种的昵称呢?其实更是奇怪的,它们和历史的名人有牵扯,同小动物有关,同本名的字音字形有关,甚至还有根据耽美小说名起的。
想到这里我还是略有些羞,当初对耽美小说圈略有好奇,几经试探,在论坛里看了篇帖子,把“最不能被接受的小说”看成了“最能被接受的小说”,完成阅读后内心翻江倒海,无法接受,入圈失败。书名我就不说了,免得读者来找我麻烦。几年之后,忽觉不对,倒腾出帖子看,发现是自己蠢笨,可是对耽美文再没了好奇之心。却也被室友打趣,起了个与之相关联的名字。
而我的笔名,也是蛮多,大多没什么意思,或者有什么意思也被忘记了。通常起名,都是因为我忘记了以前起过什么名。太长时间未动笔,文不可考,名不可考。有时自己与自己打趣,写不了鲁迅一样的文字,倒是可以起鲁迅一样多的笔名。
如今这个,是一个错误,也是一个道歉。
学生时期,我在学校一个杂志社编辑部做副主编,邀了朋友一篇稿,却因为沟通失败,把朋友的笔名改成了文章名。
他笔名鱼服,取自《诗经·小雅·采薇》,那篇文若取名如此,虽偏,却也能圆。朋友条理清晰为我圆回了场子,如此便是通的,我却深感抱歉,毕竟弄的题不对题,名不对名。
《采薇》原句为:“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当初和朋友沟通时,我打错“弭”字。如今就错,起名“象弥”,错字为警醒,也为道歉。
当初每起一个名字,都觉得蛮有意义且自我满足的。可是名字始终只是名字,原以为它是自己想象的样子,而它却始终超脱起名一瞬间所赋予它的意义。它是一个代号,也是,我自己。
对写作圈的诸位而言,我是象弥。来源不重要,人生文字见。
象弥说,不同的灵魂啊,很高兴遇见你们。
PS:最近看了村上村树的《大萝卜与难挑的鳄梨》,挺喜欢这种想到哪写到哪的感觉。我就这么不考虑行文,顺着自己的想法,散漫写了一篇,挺开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