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震感受史跨度达四十余年,可谓经验丰富,久经震荡,屹立不倒,老而弥坚。
地震,从情绪方面来说,本质上是一种恐惧和考验。从人与自然关系来说,让人深刻体会到自然之主宰,人生之无常。
人之畏惧地震,概因为地震面前,人类如待宰之羔羊、临刑之囚犯,一点办法都没有。
甚至灾后之救灾,即使技术发达的当今,即便窥探到了生命迹象,挖出来依然如愚公移山,且随时有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
因此,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的说法一度深入人心,其实我也认可这种说法。它震它的,我左手持酒瓶,右手揽假人,站好最后一班岗,过好人生最后一分钟,有毛病吗?没有!
以上种种,说的都是突发地震情况下的应对方法。对于有预期的地震,比如唐山地震余震期,应对方法就完全不一样。
当时,我很小,依稀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全家聚在院子里一个临时搭起的草棚里生活。奶奶、父母、兄长姐姐们各忙各的,有的纳鞋底,有的抽纸烟,有的做游戏,奶奶依旧在饮酒怼儿媳妇,我则趴在草棚门口听雨观雨,透过雨帘,依次看到院里的月季丛、枣树、椿树,雨水冲刷着枝叶,它们在雨里看起来发黑,显得无精打采。再往后,是积肥坑、七爷爷家的堂屋后墙后窗后屋檐。这时,突然感到身旁一软,原来是大黄狗凑过来陪我,它也在望雨,渴望着雨停出去玩耍,找母狗、找骨头、找群殴、找吃屎的新对象。
若干年以后,又预报说有地震,当时我跟着父亲住在他的单身教师宿舍里。老爸让我住在床下。嗯哪,在床下铺好席子褥子,翘起二郎腿,望着窗棂一般的床板条,闻着床板散发出的松香味道,颇为惬意,有种战时忙里偷闲的独特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那几年地震那么多,地震时,老家的老屋隔墙上的窗棂子被震得哗哗响,每当这种情形发生,我往往紧张得屏住呼吸,原本以秒计数的过程,感觉非常漫长,有种屋要倒、顶要塌、人到站的末日感。每次地震,都是一次生命倒计时的体验,这就是地震让人如此恐惧的根本原因。怕死求生,是人类发展的一大原始驱动力,怕累想懒,是人类进步的另一原始驱动源。
成人后,依旧在经历地震,都是小打小闹的微震,有时喝着茶,桌子、茶碗晃动几下,哦,又地震了,端起茶杯,品一口,那茶味经过大地的摇晃,余香似乎满溢了,有了别样的味道。
前两天,凌晨两点半左右,突然被震醒,床在晃动,发出很大的声响,先是上下晃动,接着左右振动,持续差不多三十秒钟,特别漫长,感觉屋子要塌了。
当时,也曾想过穿衣下楼躲避,可是又懒于动作,觉得有些多余,还是听天由命吧。
震动稍一停止,连忙赶到孩子屋子里,他半醒半梦,我提醒他去撒个尿,他便癔癔症症地去了卫生间。小猫拱着背,眼里有些惊恐,我俯下身,抱住它,告诉它一切安好。
地震、战乱、瘟疫、洪涝,这个世界正在经历着变局,我的人生也在变化中前行。
生命,活到一定岁数,就会淡然,即使面对地震,也波澜不惊。
是为地震记,余生尚长,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