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后第一次合体上课,娃儿们终于聚在一起了。sunny和Gina两人的收心课,彼此之间更加积极的交流和表达,让课堂更加活泼生动。
阅读篇章时,娃儿们对于情景的理解和猜测,更加自信和自然。词汇的猜测、上下文的理解,可以看得见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和意义,从而把握住每个段落的主旨。也许是词汇的进一步积累,还有专注力的进一步提升,让娃儿们不仅可以看见文字,还能够透过文字理解作者的意图,从而进一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当然串联其中的句子也更加清晰,结构以及意思也更加具体。
每天的pet情景听力以及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精听,都在练习自己的耳朵,让听力的理解力更加自然轻松。sunny完整地把chapter6,超长的章节全部读下来,而且98%的句子和词汇都很顺畅,理解也能同步跟进,说明真的在尝试理解情景和故事的细节,也逐渐明确细节的哪个部分有问题,自己有模糊不清的感受,似乎看不清楚全景,有点蒙圈。这些都可以真实地说出来,而一起进一步地交流和讨论,从而真正弄清楚故事在讲什么。例如关于Huckleberry长了warts的部分,如何来去除,具体的方法、时间,以及几个孩子是怎么想?怎么做?都进一步理顺了作者的表达,深入情景里明确作者的思路和细节。完整地呈现了情景的描写,娃儿们各自都能够明白作者的表达。
Gina观察到动词ing形式的变化,还能够自己来琢磨怎么使用,词性是什么,有了问题,并且还能提出来一起来交流,这样主动的求知,不仅弄清楚自己的问题,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词性不一样、形式不一样,所以在句子中的功能也不一样。从不同的词性来看句子的结构,进一步深入句子的分析,让自己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的主动学习值得称赞。
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娃儿们已经具备自主进行长篇精读的能力,把上学期的文本变成一周两次的精读练习,变成自己的阅读习惯,独立来理解和练习,考验自己的专注力和投入度,是否看清楚题目、是否可以独立地猜测上下文、是否可以独立地理解情景、问题等,只有自己在尝试阅读的过程中才能看到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是习惯、态度,还是能力的欠缺,自己用起来、读起来就会一目了然,把时间还给娃儿们自己来参与其中,以自己的独立练习为主,然后再一起来交流和讨论。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自己的心态、方法和想法。还有进一步的篇章构架,如果只能局限在词和句子中,无法跳脱,那文章的整体结构,作者的思路以及情景的脉络就肯定看不清楚了。文章的构架如人体的骨骼构架一样,需要用词、句的血肉来填充,如何既可以看清骨架一般的构架,也可以看清楚血肉(文句),是需要理解细节还能够把握整体的,而这些才能真正看清楚文章的核心,有了这些能力,才能清晰地理解细节、主旨、推测、判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