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被这几句引语吸引着想读这几本小说的。
人们爱着是一些人,与之生子的是另外一些人。——《玫瑰的故事》
命运旅途中,每个人演出的时间是规定的,冥冥中注定,该离场的时候,多不舍得,也得离开。——《圆舞》
我只想见到你,见一次好一次,我并不知道还可以见你几次,说不定你今天一走,以后再也不来了,但是我不大理以后的事,那是不能想的。——《人淡如菊》
曾经在大学时代,老师说:正是因为《泰坦尼克号》中的杰克坠落在冰冷的北冰洋底这生死分离的结局才造就了这段让人回味无穷的凄美爱情,如果电影跟童话故事一样,王子与公主能够快乐的生活在一起,那么就不会有人们对这个故事辗转反复的遐想了。
曾经年少的我是不懂的,那时想当然地认为所有的故事都应该很“席绢”才对,结局都应是皆大欢喜的,感情的主角会长厢厮守的。而活到这个岁数才明白其实现实的爱情有可能很“琼瑶”甚至是“张爱玲”。不虐心致死不会让人留恋到极致……
这三个故事读完都让人不由地回味再三,我想这与三个故事里的情感的主角都没能天长地久有着重要的关系。
就拿《玫瑰的故事》来说,且不说写作手法的新颖独特是采取多个人物线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通过旁人的角度来从侧面刻画主角玫瑰的外貌性格以及人生,是我第一次遇见的手法。
单讲故事情节来说我只能是最欣赏玫瑰与庄国栋之间的故事情节了。就连自己的亲哥哥都觉得玫瑰在情感方面是绝对无心的判定之后,作为读者的我们也真心想一睹玫瑰真正动心的时候该是什么样子?果真作者也满足了读者们逐渐上调的口味,安排了一个与玫瑰足以匹配的对象让玫瑰爱得酣畅淋漓。但却又为俩人安排了相遇不逢时的时间节点。让庄国栋以一个即将结婚拥有未婚妻的姿态出现,那么玫瑰情感之路的坎坷自是可想而知。
世间的相遇并不全是恰逢其时的大快人心,总有相见恨晚的残缺遗憾。如果只是一方的一厢情愿也就罢了,偏偏又适逢二人两情相悦。那么情感的走向只能取决于当事二人的临境之前地抉择。
故事中的庄国栋自是选择了不负未婚妻,婚礼依照婚期照样举行,而刚烈的玫瑰在任性闹过之后惊人地选择了一个任谁都看不好的伴侣度过余生。
其实玫瑰的心态又岂难理解,嫁不到心里至爱的人,那么谁跟谁又有什么分别?
我比较满意的是好在作者没有把玫瑰设计成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让读者们也看到了庄国栋为其选择的担当责任而奋力地焦灼。只是十多年以后的重逢,谁又能刚好就在原地等着谁呢?
时间总会教会人们许多东西,在执着中释然,在无奈中放弃。
而《圆舞》给我的感受便是,有的人错过了便是一生。
故事开头便埋下了男女主角的情感结局的伏笔,虽然女主在七岁那年认识了早就成年的男主,跳了一场让她惦记一生的“圆舞”。可是舞蹈旋转更换舞伴的期间,就像是世间诸多的纷扰变数,虽然舞蹈的规则是最初的舞者会回到第一个陪伴的舞伴身边,但是跳出去的一圈繁华经历之后,将很难再拥有当时舞在第一人身边的初心了。
届时即便是最初的人原地不动又如何?早已物是人非了而已,走出去的半生已找不回当初的自己。
其实这个故事凄美在于男女主角之间的时间距离,属于“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范畴。我感动于男主默默的守护,静待着女主一天天长大的经历,却忍不住为他终于守得花开月明时而顾虑着俩人的时间距离止足不前而捉急。我知道不管是生活还是故事,在上天赐予你好好相爱地时候不把握时机,那么留下的必然是错过一生的结局。
当想爱的时候突然发现对方已经没有了当年飞蛾扑火的勇气,慢热的这一方耗尽了义无反顾地那方所有的激情与动力。
《人淡如菊》这个故事,我并不期待男女主最后能走到一起,看到了他们最后徒留回忆的时候反而松了口气。故事情节对我来说并不怎么吸引,我有感触的依然是其中的那段句子:我只想见到你,见一次好一次,我并不知道还可以见你几次,说不定你今天一走,以后再也不来了,但是我不大理以后的事,那是不能想的。
其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类似经历呢?长远一点来说,不一定非得是情人,或许是朋友也或许是家人,在明天与意外不知道谁会先来的意识里,我情愿把每天当作世界末日来相爱,因为生命本就是一场减法,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见一次少一次,所以在能相见的时候好好地凝视,在能陪伴的时候好好地在一起就足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