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有“诗言志”之说,我以为诗中的“志”,即是诗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对待世界的态度以及处事时所呈现的胸襟。
且看陆游的诗《示儿》:
死后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人临死前对儿子的叮咛,一字一句无不体现那颗爱国之心。他心有国,心忧国,一腔报国志,寄托王师赢。他的格局很大,装下了整个国。
再看东坡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过此词,精神为之振奋,心情为之明朗,心灵也为之净化。诗人身处逆境,贬谪在外,他摒弃了颓废失落,他选择了乐观和豪迈。他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多舛的人生,以豁达的心胸迎接命运的挑战。这样的格局,鼓励了一代代的后来者。
也有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在词人的笔下,秋天一扫衰败和落寞,充满了生机和昂扬的气势,这是毛泽东眼中的秋天景色,因为他的格局中就有着这样一种奋斗者的豪情。
读诗,品文字,更要悟文字所蕴含的诗人的格局。读懂了文字,只会明白诗句的含义。读出文字后的诗人之“志”,才会学到如何做有格局的人。
网友评论